正文

牙體充填后繼發齲的產生和預防

shiyingbao

在牙體病治療中,牙體形態恢復、功能完整、充填體持久保留是每個口腔醫師希望達到的目標。這樣的充填體應具有足夠的支持,固位好,外形恢復理想,邊緣密合,表面光潔,色澤協調,有正常的咬合和鄰牙接觸關系;但在實際工作中,充填體很難滿足上述所有要求。因牙體條件、口腔環境或者技術操作等因素的影響,充填體會產生繼發齲,最終導致充填失敗。

繼發齲是充填體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在牙體組織上發生的齲病,即發生在已存在的充填體邊緣的原發性齲,或發生在修復體—牙體界面的齲損。繼發齲隨著充填的產生而產生,隨著充填的發展而發展。在20世紀初牙體充填術應用的早期,臨床醫生就發現充填體邊緣可以發生繼發齲,該齲是修復體替換的最常見、最主要的原因。1993年美國的一項研究觀察了17~84歲成人的4 633個充填體,其中銀汞充填占78%,樹脂充填占16%,玻璃離子充填占1%,其他材料充填占5%;結果發現,67%的銀汞充填和50%的樹脂充填是因為原發性齲病,其余的均為由于繼發齲而做的再次充填,即1/3的銀汞充填和1/2的樹脂充填在充填后因發生繼發齲而需要重新充填。考慮到因繼發齲而再次充填的情況可能不止1次,繼發齲發生的比例可能更高。1999年英國的另一項研究觀察的例數更多,有9 000例充填體,其中54%為銀汞充填,30%為樹脂充填,16%為玻璃離子充填,結果發現,只有49%的充填體屬于原發性齲的充填,51%的充填體來源于再次充填。繼發齲在兒童充填中發生的比例更高。1998年瑞典對3~8歲兒童乳牙的充填體進行調查,發現乳牙繼發齲的患病率達到70%。由于乳牙的充填材料不同于恒牙,使用較多的是復合體(32%)、玻璃離子(26%)和氧化鋅丁香油水門汀(23%),銀汞和樹脂只占14%和5%,而且兒童配合差,隔濕困難,這些原因使得乳牙繼發齲更為常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