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清華大學研究生新生大數據出爐,據院方統計公布,今年共有9400余名研究生成為清華園的新主人,其中年齡最小的博士生僅18歲,網友直呼“別人家的孩子”!
8月25日,清華大學迎來2020級研究生報到的日子,共計報到研究生9400余人,其中約有35%為博士生,65%為碩士生,碩士生新生中,全日制碩士生占比63%,博士生新生中,全日制博士生占比89%。
在新生入學年齡方面,跨度很大,大多同學年齡集中在20至29歲之間,年齡最小的碩士生19歲,而年齡最小的博士生僅有18歲,這位年齡最小的博士生本科來自清華大學。
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這么會念書,而自己家的孩子考個好大學都難,其中是有原因的,歸根結底還是家長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問題,要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得因材施教。
挫折教育是東方人喜歡使用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從挫折中學得經驗,獲得成長的力量,我也相信挫折教育有其獨特的力量,孩子能夠從挫折中獲得更加深刻的動力。
但是,挫折教育并不適用于每個孩子,也不可以長期使用,畢竟每個孩子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堅強,有的柔軟,有的孩子能在打擊中奮起直追,有的則需要夸獎才會更加自信和努力,孩子比大人想象的更加復雜。
也許教育沒有統一的標準,但對于、父母來說,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花時間去認識自己的孩子,去了解、去觀察,才能叫做認識,而不是想當然,如果父母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孩子相處,可能只能看到孩子的某個特征。
對待孩子的優點,我們不妨及時夸獎,多加稱贊,但缺點則應該和孩子私下去溝通,也不要隨意對別人談論孩子的缺點,更不應該當著孩子的面,這樣的好處在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同時讓孩子覺得父母非常尊重他。
孩子對于個人的尊重和理解是非常重視的,如果一昧利用家長權威嚴厲要求孩子,過度使用挫折教育,可能會造成孩子叛逆,而在人前人后及時維護孩子,給予孩子尊重感,孩子會給予同等的回報,也能讓自家孩子成長為“被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