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之享 一生之福
“月子一個月,女人一輩子”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月子坐的怎么樣,關乎女性一生的健康。月子里的飲食也需要格外注意。以下這些食物,產婦要謹慎食用。
忌多吃味精:
為了寶寶防止寶寶缺鋅,新媽媽忌吃過量的味精。一般來說,成年人吃味精沒有什么影響,但嬰兒,尤其是12周以內的嬰兒,如果在哺乳期間媽媽在攝入高蛋白飲食的同時又食用過量味精,則對嬰兒不利。因為味精中的谷氨酸鈉會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過多的谷氨酸鈉對嬰兒發育有嚴重影響。它能與嬰兒血液中的鋅發生特異性的結合,生成不能被機體吸收的谷氨酸。而鋅卻隨尿排出,導致嬰兒鋅的缺乏。這會造成嬰兒出現味覺差、厭食,甚至是智力減退、生長發育遲緩等不良后果。
忌急于服用人參:
不少老一輩讓新媽媽在分娩后趕快用人參補身體,這是不對的。新媽媽急于用人參補身體是有害無益的。人參含有多種有效成分,這些成分會讓人產生興奮,其中對人體中樞神經的興奮作用能導致服用者出現失眠、煩躁、心神不安等不良反應。新媽媽分娩時的精力和體力消耗很大,此時需要臥床休息,如果因興奮而難以安睡,會影響精力的恢復。
不僅如此,人參是補元氣的藥物,會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血的流動。分娩過程中,產婦的內外生殖器的血管多有損傷,服用人參,可能會影響受損血管的自行愈合,造成流血不止,甚至大出血。所以,分娩后的一個星期內,都不要服用人參。等到傷口愈合,再服適量人參,則有助于新媽媽的體力恢復。但一定要適量,人參性熱,會導致新媽媽上火或引起嬰兒食熱。
忌吃過多雞蛋:
傳統中國人坐月子靠吃雞蛋補充營養,甚至于一天七、八個。這是不正確的。分娩后的數小時內,最好不要吃雞蛋。若分娩后立刻吃雞蛋,難以消化,增加胃腸負擔。在整個產褥期間,根據國家給出的營養標準,新媽媽每天需要蛋白質100克左右。因此,每天吃三、四個雞蛋足夠了。
忌多吃紅糖:
紅糖水往往被認為是月子中最健康的飲品。紅糖確實營養豐富,釋放能量快,營養吸收利用率高,具有溫補性質,還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排出產后宮腔內淤血,促使子宮早日復原。但是,紅糖水并非越多越好。飲用過多的紅糖水,不僅會造成新媽媽的牙齒損傷,而且如果在夏天喝多了紅糖水,必定會加速出汗,使身體更加虛弱,甚至中暑。
忌堅硬粗糙及生冷食物:
新媽媽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復,過于寒涼的食物會損傷脾胃影響消化,且生冷之物易致淤血滯留,可引起新媽媽腹痛、產后惡露不絕等。新媽媽盡量不要吃存放較長時間的剩飯菜,也最好不要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但是,新鮮的水果,可不屬于禁忌之物。水果,有利于促進食欲,幫助消化與排泄。不必因“太涼”而不食用。一般在室內放置的水果不會涼到刺激新媽媽消化器官而影響健康的程度。
忌吃大麥及其制品:
大麥及其制品,如大麥芽、麥乳精、麥芽糖等食物有回乳作用,所以產后在哺乳期的新媽媽應忌食。
忌食辛辣燥熱之物:
產后新媽媽大量失血、出汗,加之組織間液也較多地進入血循環,故機體陰津明顯不足。而辛辣燥熱的食物均會傷津耗液,使新媽媽上火、口舌生瘡、大便秘結或痔瘡發作,還會通過乳汁使嬰兒內熱加重。因此新媽媽忌食韭菜、大蒜、辣椒、胡椒、小茴香等。
忌食油膩食物:
產后新媽媽的胃腸脹力及蠕動均較弱,故吃過于油膩的食物會引起消化不良。油炸食物也難以消化。而且油炸食物的營養在油炸的過程中已經損失很多,比面食及其他食物營養成分差,不僅不能增加營養,反倒增加了腸胃負擔。新媽媽飲食宜清淡,尤其是產后5-7天之內,應以米粥、軟飯、蛋湯、蔬菜等為主,不要吃過于油膩之物。
忌立即吃老母雞:
我國民間歷來有產后燉老母雞給產婦補身體的習慣。但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不少產婦立即進補老母雞,仍出現奶水不足的現象,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其實,造成奶水不足的原因之一就是產后立即吃了老母雞。
分娩后,新媽媽血中的雌激素與孕激素水平大大降低,此時泌乳素才能發揮作用,促進乳汁的形成。而老母雞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產后立即吃老母雞,會使產婦血中雌激素含量增加,抑制泌乳素的效能,從而出現乳汁不足,甚至回奶的現象。而雄激素有對抗雌激素的作用,所以產婦可以吃清蒸小公雞,會使乳汁增多。當然,這里所說的不宜吃是指產后7-10以內。當10天以后,在乳汁比較充足的情況下,可以燉老母雞吃,會增加產婦營養,增強體質。
為了盡快下奶、保證奶水充盈,催乳湯成為月子不必可少的食譜。催乳湯的作用就是當母乳量達不到嬰兒需求時,通過食用催乳湯對產婦進行補氣補血、疏肝理氣、通暢乳腺、消除瘀滯的調理。
催乳湯,并不是某些特定的食材熬制的湯水,而是根據新媽媽的身體情況,根據食材的特性,調配制作而成的。常見的催乳湯有豬蹄燉花生、鯽魚豬骨湯、魚頭豆腐湯、章魚木瓜豬骨湯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