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奶時間過長或過于頻繁怎么辦?
寶寶吃奶時間過長或過于頻繁,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解讀。例如以實用育兒程序法聞名的育兒專家特蕾西認為這往往是寶寶不容易吃飽的表現(xiàn),因此通過長時間的吃和多吃來實現(xiàn)需求。而育兒專家蝦米媽咪則認為頻繁吃奶是保證攝取足夠乳汁的最佳方式,并不意味著乳汁不足。通常認為寶寶在最初幾周學習吃奶,以及萌牙期的生理需求、身體不適或外界刺激時的心理需求等都可能導(dǎo)致喂奶時間過長或過于頻繁。此外,某些寶寶的性格特征也導(dǎo)致其容易吃奶時間長或頻繁,對這類吃奶“馬拉松運動員型”的寶寶,親密育兒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西爾斯建議多給手指等讓寶寶吮吸,充分滿足寶寶的吮吸需求,從而降低寶寶吃奶的時長和頻率。
寶寶吃奶特別急,一口沒吃上就哭鬧怎么辦?
對于這類急性子的寶寶,媽媽要盡可能提前做好準備,例如穿好舒適的哺乳衣,熟練掌握各種哺乳姿勢,以便迅速回應(yīng)寶寶的需求。還可以通過讓寶寶吮吸安撫奶嘴等方法在短時間內(nèi)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同時媽媽還可以通過在喂奶時和寶寶對話等方法慢慢引導(dǎo)寶寶不要那么著急,通常寶寶確定了自己吃奶的需求總是能夠被媽媽及時滿足后,就會對媽媽產(chǎn)生更強的信任,也會逐步有了等待的耐心。
寶寶邊吃奶邊玩,吃奶不專心怎么辦?
寶寶吃奶不專心往往和視力發(fā)展及好奇心有關(guān)。選擇相對隱蔽的地方,確保哺乳環(huán)境相對安靜,光線適當暗一些,甚至使用哺乳披肩或把寶寶放在背巾里,都有利于讓寶寶更專心地吃奶。正如育兒專家西爾斯所言“這點小煩惱很快就會過去,只要一點創(chuàng)意想法再加一點幽默感,問題就會解決。寶寶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吃奶和張望其實是可以同時做的”。
漲奶怎么辦?
輕微的漲奶不用刻意處理,乳房會自動調(diào)整奶量,逐步實現(xiàn)供需平衡。但如果漲奶嚴重,形成硬塊則需及時處理,否則容易引發(fā)乳腺炎等問題。讓寶寶及時吮吸是解決漲奶的最佳處理方法,如果寶寶吃飽后不愿意再吃就需要通過吸奶器或手工方式擠出乳汁。奶量一般卻又希望儲存母乳的媽媽,可以盡量將乳房吸空,傳達給乳房“寶寶需要更多奶”的信號,奶就會越產(chǎn)越多;對于親喂且奶量過剩到已成為負擔的媽媽,則可以吸到讓乳房舒適的程度,但不必吸空。
不漲奶是否就是母乳不足?
漲奶是供過于求的表現(xiàn),供需平衡后就不容易漲奶。多數(shù)媽媽都會經(jīng)歷從供過于求再到供需平衡的過程,少數(shù)媽媽天生就屬于供需平衡類型,媽媽的體質(zhì)千差萬別,不漲奶并不意味著母乳不足。此外,有的寶寶吃奶間隔時間較長,媽媽就容易漲奶,而有的寶寶吃奶頻率高,媽媽也就不容易有漲奶的感覺。
吸奶器吸不出奶怎么辦?
寶寶吮吸的泌乳反射是乳房制造母乳的基本原理,吸奶器只是模擬寶寶吮吸,卻無法完全實現(xiàn)和寶寶吮吸一樣的功效,因此吸奶器吸出的奶量和實際的泌乳量并不能直接畫等號,吸奶器吸不出奶并不代表母乳不足。首先,檢查吸奶器的使用是否完全正確,例如是否根據(jù)自身乳頭的形狀大小配備了尺寸合適的喇叭口(即喇叭口要與乳頭之間有一定的空間,不能緊挨著乳頭,否則吸奶的時候喇叭口就會將乳頭磨破);其次,采用一些輔助方法,例如在吸奶之前熱敷或適當按摩乳房更有利于吸奶器吸奶;最后,若確實屬于少數(shù)不容易用吸奶器吸出奶的媽媽,可以學習手動擠奶的方法,或選擇親喂的方式。
寶寶不吃奶瓶怎么辦?
育兒專家西爾斯和特蕾西都建議在寶寶新生兒階段過后,每天讓寶寶嘗試一次奶瓶,為寶寶將來適應(yīng)奶瓶做準備。對于沒有做這種準備工作,稍大之后又不愿意吃奶瓶的寶寶,就需要堅持不懈的訓練。例如最初讓媽媽以外的人喂奶瓶,且媽媽避免在場;再如,挑選寶寶喜歡的奶瓶奶嘴,喂之前將奶瓶在溫水里泡一下,并創(chuàng)造輕松氛圍,仿照日常的哺乳姿勢等。對于嘗試失敗,堅決不吃奶瓶的寶寶,媽媽們也不必著急,可以使用杯子、勺子喂奶,有些母乳喂養(yǎng)兒甚至從來沒有用過奶瓶,也可直接過渡到杯子。
寶寶不喝凍乳怎么辦?
凍乳在化凍復(fù)溫后,我們聞上去會有一股腥味,難怪寶寶不愛吃。但是六個月內(nèi)的凍乳營養(yǎng)價值很高,扔掉非??上?,可以等寶寶很餓的時候再給他吃,接受度自然會提高一些。
寶寶厭奶、罷奶怎么辦?
育兒專家西爾斯指出,9個月以下的寶寶在一段時間內(nèi)的厭奶、罷奶一般是生理(長牙、生?。┗蚯榫w引起的暫時性問題,并不是寶寶主動想斷奶。因此,媽媽需要判斷原因。更重要的是媽媽要有策略地誘導(dǎo)寶寶重新愛上吃奶,例如更加耐心地陪伴,更多的身體接觸,營造更合適的喂奶氛圍等。要特別注意這種時候避免強迫寶寶吃奶,否則寶寶更容易產(chǎn)生抵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