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找到合適的性教育方式;正視孩子提出的問題,不避諱、不搪塞,才是最正確教育方式。
“媽媽,我是怎么來的?”
中國父母在回答這個問題上總是極具創(chuàng)造力,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不敢說的,除了真話。
到底從幾歲開始性教育比較合適呢?
怎么找到合理的契機呢?
我應(yīng)該怎么引導跟孩子呢?
在我還沒想好這個問題時,某一天它就突然的出現(xiàn)了。猝不及防。
七歲的奶豆在看了我寫的《35歲二胎媽媽的生產(chǎn)經(jīng)歷》后,對生寶寶這件事很是好奇,并對文章中寫到的“醫(yī)生說我已經(jīng)開了三指”產(chǎn)生了困惑。
奶豆跑去問爸爸,爸爸借口避開了。奶豆跑去問婆婆,婆婆呵斥說“小孩子懂啥?別瞎問!”。
孩子委屈看著我,那小模樣著實讓人心疼。
我覺得是時候給孩子講講這個問題了。
央視名嘴崔永元曾在他的節(jié)目中提起,女兒在四歲時問他:“爸爸,我是從哪里來的? ”
他很認真的從精子卵子開始,解釋了半個小時,結(jié)果女兒似懂非懂的說:“那隔壁班的石頭說他是上海來的。”
楊瀾在她的節(jié)目《你好!生活家》中,小朋友問嘉賓呂思清同樣的問題,而嘉賓反問孩子說說“你不是從家里來的嗎”。
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滿滿的的尷尬與敷衍。
很顯然,孩子對于這種赤裸裸的敷衍并不買賬,并表示“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你的答案我不滿意。”
如果說國內(nèi)父母是羞于啟齒的話,那么國外友人的回答方式可謂是腦洞大開。
寶寶不知道是從哪里來的?不存在的。
看看這些回答,總有一款適合你。
找一個熟透了的大西瓜,父母兩個小心翼翼的托舉著小寶寶,默契的擺拍。
倒數(shù)三二一!寶貝兒,你從哪里來的還用問嗎?
當然也可以像這對父母一樣未雨綢繆。
媽媽肚子為什么會變大? 因為爸爸一直在給媽媽的肚子里充氣。
一直充氣會怎么樣? 一直充氣就會“嘣”! 就會生出寶寶了。
抑或是這對父母。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
一起變變變,把寶寶變出來。
這種詼諧的表達方式很有趣,但是想就此打發(fā)寶寶的提問,只能說太傻太天真了。
“媽媽,我是怎么來的?”這個世界性大難題,每個媽媽都會遇到,你想好適合寶寶的回答方式了嗎?
答非所問,也許會留下一生的陰影
寶寶好奇的一個小問題卻讓父母絞盡腦汁。
回答的太仔細,孩子太小不適合,回答的太含糊,孩子好奇繼續(xù)問,最終一句“你長大就明白了”草草了事,不歡而散。
相比于老外們的無厘頭,中國父母的回答像考試答案一樣,高度一致。
“垃圾堆里撿來的”,“充話費送的”,“石頭縫里蹦出來的”,“商場活動買一送一的”,更有可能是女媧補天捏出來的,盤古開天地劈出來的。
看見網(wǎng)友們的評論,父母搪塞的一句玩笑話,卻深深的烙印在孩子的腦海中。
對父母的回答深信不疑。
有一天在小區(qū)里,聽見兩個娃娃聊天:
你媽媽說你是從垃圾堆撿來的,所以你就是垃圾。你才是垃圾呢!小女孩哭著跑開了。
小女孩回家會不會再次問媽媽這個問題呢?不得而知。
但是那句“你是垃圾堆撿來的,所以你就是垃圾”會一直跟著女孩,揮之不去。
孩子在成長階段,總是充滿好奇。父母的避而不談,不代表問題就不存在,相反還會對孩子的成長也起了負面影響。
我是商場買東西贈送的,所以我不乖會不會就被退回去? 我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所以爸爸媽媽總是生我的氣?
其實,家長們的這些回答,既不是孩子們想要的答案,也不是父母們想要告訴他們的真相。
如果告訴孩子是撿來的、買來的,孩子會覺得沮喪,會覺得自己不被重視,進而影響孩子的成長,以及性格的發(fā)展。
孩子會從父母那里聽到什么樣的回答,這并不重要。
但是他會從父母的回答中判斷自己對父母重要程度,會判斷父母對他的愛有多深。
正視問題,正面回答才是最好的方法
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卡根認為:有關(guān)性教育的問題,孩子往往會從父母的語氣里獲得信息。
“我是怎么來的?” 這本就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回答方式,只要能夠正面的回答、真誠的溝通都是一次完美的親子教育。
1、充滿愛的回答
如果孩子太小,那么可以學學黃磊的回答方式。
黃磊在參加《你好!生活家》的節(jié)目中,對小朋友提出的問題是這么回答的。
“你爸爸和媽媽兩個人,他們相愛了,就結(jié)婚了,然后把你生出來了,是媽媽生的你”。
正如節(jié)目中楊瀾所說“其實孩子們也不知道什么細節(jié),他就是想知道愛的結(jié)果就可以了”。
從這個回答中,孩子知道因為父母的相愛,才有了自己,所以自己被父母深深的愛著。
2、啟蒙式的回答
父母對待性教育的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的的接受態(tài)度。
如果孩子年齡稍大一點,爸媽們就應(yīng)該正面回答。
嘗試著用簡單的、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回答問題,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問的更深入一點,就慢慢的解釋再深入一點。
兒童心理學專家金韻蓉在節(jié)目《拜托了媽媽》給出建議。
先告訴孩子你是媽媽肚子里頭生出來的,如果他們怎么樣生出來的,你可以描述的再多一點。如果他問是怎么進去的,那就再描述深一點,你看看根據(jù)孩子的興趣判斷,看看他的好奇心走到哪里。
正面的回答,不僅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完成了孩子的性教育啟蒙。
讓難以啟齒的性教育問題,在講故事過程中輕松完成。
3、啟發(fā)式回答
嘗試著找一個好的切入時機,慢慢的引導孩子。
節(jié)目《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鑒。
霍思燕帶著兒子嗯哼去給寵物貓咪做產(chǎn)檢。
看著B超屏幕上一只只小貓寶寶的圖像,嗯哼充滿好奇。
霍思燕借此機會說“嗯哼,你知道你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也是這樣跳的。”
嗯哼暖心的問“如果我在你肚子里跳,那你會感覺不舒服嗎?”
霍思燕看著兒子說“你一跳的時候我可幸福了,因為通過B超可以看到你!”
本來是陪著寵物貓咪做產(chǎn)檢,卻完成了一次性教育的啟蒙課。
通過B超影像,可以直觀的看到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樣子,也可以體會到媽媽懷寶寶的辛苦,一舉兩得呢。
這么好的親子教育方式快快學起來啊。
我們身邊還有好多類似的事例可以利用起來。
貓咪會生小寶寶,小鳥會下蛋,小魚會產(chǎn)卵,寶寶們也會有弟弟妹妹。
不用刻意的挑時機,完全可以借由自然萬物繁衍后代的現(xiàn)象解釋,生動又形象。
寶寶在成長,好奇心也在成長。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找到合適的性教育方式。
正視孩子提出的問題,不避諱、不搪塞,才是最正確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