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可能由口腔衛生不良、舌苔堆積、齲齒、牙周炎、胃腸功能紊亂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加強口腔清潔、治療口腔疾病、調節胃腸功能等方式改善。
1、口腔衛生不良
刷牙不徹底會導致食物殘渣滯留,經細菌分解產生揮發性硫化物。建議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面,配合牙線清理牙縫,必要時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輔助抑菌。伴隨牙齦出血時可能提示牙齦炎。
2、舌苔堆積
舌背乳突間的脫落上皮和細菌混合形成舌苔,其中厭氧菌會分解蛋白質產生異味。可使用舌刮器由舌根向舌尖輕柔刮除,配合西吡氯銨含片減少細菌定植。厚膩舌苔常與消化功能失調相關。
3、齲齒
齲洞內腐壞牙本質滋生變異鏈球菌,分解有機質產生腐敗氣味。需及時進行復合樹脂填充或嵌體修復,重度齲壞需根管治療。深齲可能引發牙髓炎導致自發痛。
4、牙周炎
牙周袋內牙齦卟啉單胞菌等病原體代謝產生硫化氫,伴隨牙齦退縮和牙齒松動。基礎治療包括齦下刮治,嚴重者需牙周翻瓣術,可輔助使用甲硝唑芬布芬膠囊控制感染。
5、胃腸功能紊亂
胃食管反流或消化不良時,胃酸混合未消化食物產生酸腐氣味。建議少食多餐,避免油膩食物,必要時口服多潘立酮片促進胃腸蠕動。長期反酸需排查反流性食管炎。
保持每日早晚刷牙3分鐘,飯后漱口,每半年進行口腔檢查。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適量飲用綠茶抑制口腔細菌。若調整口腔護理后仍持續口臭,建議消化內科排查幽門螺桿菌感染或代謝性疾病。避免過度使用漱口水破壞口腔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