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主要表現為晨僵、腰背疼痛和活動受限三個典型癥狀。脊柱炎可能由遺傳因素、免疫異常、感染、創傷或長期不良姿勢等原因引起,需通過藥物控制、物理治療及生活方式調整進行干預。1、晨僵
晨僵是脊柱炎患者清晨起床時關節僵硬的表現,持續時間通常超過30分鐘,活動后逐漸緩解。這與夜間炎癥因子積累導致關節液黏稠度增加有關。患者可能伴隨頸椎或腰椎的僵硬感,嚴重時影響翻身和起身。非甾體抗炎藥如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可減輕炎癥反應,物理治療如熱敷和低頻脈沖電刺激也有助于改善癥狀。
2、腰背疼痛
腰背疼痛多表現為下腰部持續性鈍痛,夜間加重并可能向臀部放射。疼痛源于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癥,久坐或長時間站立后癥狀加劇。部分患者出現交替性臀區疼痛,提示骶髂關節受累。生物制劑如阿達木單抗可針對性抑制腫瘤壞死因子,同時需配合核心肌群訓練以增強脊柱穩定性。
3、活動受限
隨著病情進展,脊柱韌帶鈣化和骨贅形成會導致脊柱活動度下降,表現為無法彎腰、轉頭困難或胸廓擴張受限。晚期可能出現脊柱強直和駝背畸形。關節功能鍛煉如游泳、瑜伽可延緩關節融合,嚴重者需考慮脊柱矯形手術。定期監測C反應蛋白和血沉有助于評估炎癥活動度。
脊柱炎患者需保持規律作息,睡眠時選擇硬板床并避免高枕頭。飲食應增加富含維生素D的魚類和蛋類,減少高糖高脂食物攝入以控制體重。每日進行脊柱伸展運動和深呼吸練習,避免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戒煙可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及疾病活動度。建議每3-6個月復查脊柱X線或核磁共振,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