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高102歲,五大國醫一日三餐居然吃這些,難怪他們長壽

shiyingbao

本文觀點來自如下專家:

鄧鐵濤 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

路志正 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

晁恩祥 國醫大師、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內科首席專家

朱南孫 國醫大師、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

王烈 國醫大師、長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

新開省二 日本老年醫學權威、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社會參與和地區保健研究部長

“每天吃得很清淡,老化速度飆升64%!”

“打造不老的身體,最重要的關鍵在營養!”

歷經10年研究,5000個案例實證,日本老年醫學權威、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社會參與和地區保健研究部長新開省二得出上述結論。

新開省二在其著作《40歲之后,一定要知道的抗老飲食》一書中指出,大量攝取肉類和油脂、體型微胖的人反而健康長壽;從來不感冒、維持苗條體態的人卻常常忽然一下子就臥病不起!

為什么會這樣?答案就在飲食習慣。

食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小,如果三餐都是粗茶淡飯的話,熱量和營養素就會嚴重缺乏,導致從事各種日常活動的能量不足,甚至造成免疫力下降。

那么,一日三餐究竟應該怎么才健康?以下是五位國醫大師的食療養生“秘籍”——

01 五位國醫大師健康飲食“秘籍”

大醫論道注:國醫大師,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大部委聯合評選出的頂級中醫專家,目前于2009年、2014年、2017年共評選了三屆,每屆30名,共90名“國醫大師”。

102歲鄧鐵濤:飲食不苛刻,唯獨不喝冷飲

▲鄧鐵濤 1916年出生,第一屆“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醫內科專家。

鄧老在飲食上并不特別的苛刻,一般沒什么不吃,比如早餐有時是粥、牛奶、蒸面包(注意不是烤面包)。唯獨不喝冷飲,吃西瓜也不能是冰凍的,在高興的時候還會來杯紅酒,最喜歡的就是榴蓮。

下面是102歲鄧老一日起居——

上午

·早晨起床(6:30左右)起床就會喝一杯溫水,有時會是花茶

·床上靜坐、呼吸吐納

·自我保健按摩(從頭開始,逐漸按到全身)

·飲茶,以普洱居多,鄧老認為,綠茶偏涼傷正氣,而普洱健脾消脂

·打八段錦

·早餐

·早餐后做氣功(30分鐘至1小時)

·讀書、看報、寫文章等

中午

·繞樓散步10個圈(11:00-12:00)大約3000米

·午餐

·午餐后看會兒報紙

·午睡(13:00-14:00)

·讀書、看報、寫文章等

·打太極拳

晚上

·晚餐

·看會兒電視

·21:00洗澡(冷熱水交替)

·做30分鐘氣功、然后看看書報等

·23:00之前準時就寢

98歲路志正:主食不要太少

▲路志正 1920年出生,第一屆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路志正在北京衛視《養生堂》欄目講食療養生的時候,曾提出如下8點建議:

1、主食不過少

盡量做到粗細糧搭配,品種多樣化。這樣既能補充人體所需熱量,又補充多種維生素、礦物質。

2、葷食不過量

最好選用去皮禽肉(如鴿肉、鴨肉等)、魚蝦類等平涼性肉食。

3、每天一瓶奶

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低脂奶、脫脂奶或酸奶。對牛奶不耐受的老人,可以選擇豆漿等替代品。

4、每天一個蛋

因為雞蛋中的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組成最接近,也是最理想的優質蛋白質來源。雞蛋的烹制最好選用煮、蒸、燉,避免油煎。有高膽固醇的老人可以吃半個蛋黃或不吃蛋黃。

5、豆類不可缺

大豆制品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大豆磷脂,是老年人心腦血管的保護因子,也是公認的長壽因子。

6、蔬菜量要大

蔬菜可以補充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起到一定的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老年人應多樣化地選用,建議每天1斤左右為宜。

7、水果莫貪吃

水果可以提供豐富的水分、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但是水果中又含有很多單糖物質,如果糖、蔗糖等,因此不能貪吃,建議每天吃水果不超過3兩。

8、油鹽不要多

油脂和鹽是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危險因素,無論是色拉油、豆油、菜籽油還是橄欖油或麻油,每日用量最好不超過25克,鹽的用量不能超過6克。

84歲晁恩祥:不建議長期吃素

▲晁恩祥 1935年出生,第二屆國醫大師,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內科首席專家,中央保健會診專家。

晁老認為,飲食應多樣化,魚、蝦、牛羊肉、豆制品、蔬菜、水果等等,種類多而量不多。

此外,要少吃“甜、咸、油”,另外注意食物衛生,并預防食物過敏。

晁老特別強調,他不推薦長期吃素,就他的經驗和觀察,吃素食并不能防治糖尿病,也有寺廟高僧雖然長期茹素,依然有患糖尿病者。長期吃素還會導致缺乏必需營養物質,使健康失去平衡。違反自然規律和生物天性的習慣往往并不利于養生。

97歲朱南孫:氣血虛多吃當歸羊肉湯

▲朱南孫 1921年出生,第三屆國醫大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教授、主任醫師,中醫婦科專家。

在談及自己的飲食習慣,朱南孫說她沒什么忌口,葷素都吃。但有兩樣東西從來不碰,那就是——營養品和油炸食品。

1、從不吃營養品

“我基本上不服用什么補藥,像廣告中那些療效'神奇’的營養品,我從來沒有怎么嘗試過。”

“只有西洋參是兒子從美國帶回國的,我覺得它有滋陰的藥效,平時吃一些,算是破例了。老年人骨質疏松是個大問題,我因為有條腿做過手術,要格外當心,就堅持服用多種維生素。”

2、飲食清淡,不吃油炸食品

“我自己吃東西比較清淡,油煎的、炸的等容易上火的亢陽食品,我是從來不吃的。”

3、更愛食補:氣血虛多吃當歸羊肉湯,女性皮膚暗淡推薦三豆飲

朱南孫說她更傾向于食補,“如氣血虛的多吃點當歸羊肉湯,脾弱的可以吃點山藥。只要對癥,并持之以恒,就不難把腸胃調理好。”

對于女性皮膚暗淡、色斑暗沉的問題,朱南孫推薦了一款驗方“三豆飲”:用綠豆、赤豆、黑豆各20克,加生甘草6克,煎湯代茶喝,并將煮爛的豆子揀出食用,可以利水消腫、補充營養。

88歲王烈:食物講“歸經”,有針對性地飲食更有營養

▲王烈 1930年出生,第三屆國醫大師,長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中醫兒科專家。

王烈認為,人體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精、氣、神。機體營養充盛,則精氣充足,神自健旺。食物對人體的營養作用,除了補益精氣,還表現在其對人體臟腑、經絡、部位的選擇性上,即通常所說的“歸經”問題。

如茶入肝經,梨入肺經,粳米入脾、胃經,黑豆入腎經等,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飲食,對人的營養作用更為明顯。

以下是王老的一日三餐——

早餐

以紅薯粥、玉米餅、煮雞蛋、涼拌茄子等為主;

午餐

以大米、蓮藕、紅豆、羊肉、百合、西蘭花、紫菜、番茄等為主;

晚餐

以粳米、紅棗、蓮子、菠菜、綠豆芽等為主。

再配以蘋果、橙子等水果,補充維生素,使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能量儲備全面而均衡。

當然,國醫大師們也提醒:食療養生可取,但也要因人而異。除了上面五位長壽國醫大師的飲食習慣作為參考外,道哥還為您找到了國家標準——

02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6條核心建議

國家衛生計生委2016年5月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針對2歲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條核心飲食建議。

1、每天吃夠12種食物,谷類為主

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2、每天要走6000步,工作每小時起來動一動

每周至少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平均每天主動身體活動6000步;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

3、蔬菜水果要吃1斤以上,多吃奶類、大豆

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至500克,深色蔬菜應占1/2;

水果保證每天攝入200至350克,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奶制品攝入量相當于每天液態奶300克;

豆制品每天攝入量相當于大豆25克以上,適量吃堅果。

4、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推薦平均每天攝入魚、禽、蛋和瘦肉總量120—200克(小于4兩);其中畜禽類為40—75克,水產類為40—75克,蛋類為40—50克。

5、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

每天烹調油25至30克;

每天攝入糖不超過50克;

成年人每天喝水7至8杯(1500至1700毫升);

一天飲酒的酒精量:男性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6、杜絕浪費,選擇新鮮衛生的食物

按需選購食物、按需備餐,提倡分餐不浪費;選擇新鮮衛生的食物和適宜的烹調方式,保障飲食衛生。■

本文參考資料:

《40歲之后,一定要知道的抗老飲食》(新開省二 著)

《102歲,國醫大師鄧鐵濤,他的長壽秘訣竟如此簡單》(羊城晚報)

《路志正講食療養生》(北京衛視《養生堂》)

《國醫大師晁恩祥:養生重在心態平和,我夫人就比我還開朗》(養生中國)

《“生命呀,怎么可以馬馬虎虎!”百歲女國醫朱南孫的生命觀震撼所有人》(大醫論道)

《跟第三屆國醫大師學養生——王烈:以情養生,以花養心》(中國中醫藥報)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國家衛生計生委)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