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時節
夏至(其一)
至陽至盛莫乖狂,
天下和諧好主張。
冬病夏調堪特效,
扶隂助弱保安康。
夏 至(其二)
三百六十日,今天日最長。
該學星躲懶,莫效日荒唐。
陰氣生微妙,活機潛盛昌。
古人多大睡,一夢到天光。
曉彤夏至賦詩
“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是為夏至。至者,極也。”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在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
夏至,陽氣旺盛,陰氣初生。中醫治未病的理念在于根據節氣、時令特征,調整飲食作息,與自然節律保持一致,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夏至 最好的養生是睡覺
樊正倫教授說:夏至時,陽氣最旺盛,陰氣初生,此時陰氣還比較弱小,因此需要格外注意,不要將它耗散掉了。陰氣主下半年,如果在其初生時沒有保護好,長化收藏就會受到影響。保護陰氣最好的辦法是:睡覺!
一天中,子時(晚上11點至1點)和午時(中午11點至1點)就相當于四季的冬至和夏至,正是一天中陰陽交替的時候。子時是膽經最旺盛的時候,午時是心經最旺盛的時候,這時如果能很好地睡覺,陰陽就能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
夏至時節,我國北方地區高溫炙烤;長江中、下游地區,則連綿陰雨,空氣十分潮濕,天氣異常濕熱。順應節氣養生應注意健脾祛濕,養心安神。
養
生
要
點
夏至心靜自然涼,晚睡早起午休躺。暑傷津氣炎熱防,切忌飲食過寒涼。民間有關于夏至養生的歌訣,很好地總結了夏至時節的養生方法。
夏天特別熱,出汗特別多的時候會覺得心慌氣短。因為汗液出去的同時,你的陽氣擴散了。這時候,可以吃點生脈飲。這是唐代中醫大家孫思邈創造的方劑,是治療暑熱非常有益的方子,可以清肺氣、收斂心氣。夏天多喝點生脈飲就不會感到很疲勞。
夏至 三防
壹
防濕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空氣非常潮濕。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霉,一些蚊蟲、細菌繁殖速度很快。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衛生,盡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這種天氣下,人體也覺得不舒服,出現四肢困倦、食欲減退、精神萎靡不振等癥狀。
飲食中可以增添一些祛濕的食物:如,薏米、冬瓜;二者煮湯食療,可以清熱解暑、利水滲濕。
貳
防暑
建議大家夏天備一點人丹、十滴水等常用藥。
暑熱有兩種,一種是在室外作業者,長時間在陽光下工作,會出現心慌、氣短、汗出,甚至昏迷的癥狀。這時候要用清熱的辦法,最好的就是西瓜,西瓜是天然的敗火湯。
還有一種是陰暑,就是室外很熱,長時間在有空調里的地方待著,容易出現陰暑,表現為頭暈、畏寒、惡心、乏力、胃腸不適,用藿香正氣膠囊或者姜都有效。俗話說夏吃姜,因為姜有辛散的作用。夏天毛孔是張開的,突然間遇寒,熱散出不去了,這時候煮點姜水一喝,一出汗,寒就散出去了。
叁
防腹瀉
夏天最常見的疾病就是腹瀉。因為這時候陽氣都在外面,身體里面是虛寒的,所以一定要用一些溫性、化濕的藥物去掉腸胃道的寒濕。建議大家備一點藿香正氣軟膠囊,可以散寒、溫中、祛濕。
夏天腸胃道疾病常常有惡心、腹瀉等癥狀,如果腹痛很厲害,可用藿香正氣膠囊配上香連丸。香連丸的成分就是黃連和木香,它既有清熱的作用,又有厚腸胃調氣治腹痛的作用。
廣告
夏日必備——酸梅湯
據傳,酸梅湯是御膳房為皇帝制作的消暑解渴飲料,后來流傳到民間。酸梅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平心堂秘制酸梅湯,精選道地藥材,秘方秘制,亦食亦藥。酸甜可口,生津止渴、清熱解暑,幫助消化,預防痢疾、除煩安神。
根據清代薛生白《濕熱病篇》,由平心堂中醫專家組根據五運六氣及現代人的體質,精心劃裁擬方。制定的藿香荷葉五葉茶,能清利頭目、清熱解暑、化痰排濁。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