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五天,依然腫脹,正常嗎?
01 為什么有的人拔牙后腫成「豬頭」?
其實,拔牙后的腫脹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下頜的智齒,由于拔牙創(chuàng)傷相對較大,術后的腫脹也比上頜智齒拔除后要更多見且嚴重。(我猜測周冬雨拔的正是下面的智齒)
不同的拔牙程序、拔牙時間、困難程度,都會有不同的術后腫脹反應。
這些過程越多、越復雜,意味著損傷越大,術后的反應也就越大,包括但不限于腫脹、疼痛,甚至發(fā)燒。
02 如何才能減少腫脹和疼痛?
拔牙的時候一頓操作猛如虎,但拔完牙齒并不是「拔牙術」的結束。
拔牙之后的護理對于術后反應控制也非常重要。
1)用藥
首先就是吃藥。
對于可能存在術后感染的病人,尤其是拔牙前就存在沒有完全控制的感染、手術時間特別長、操作特別復雜或者損傷特別大的,醫(yī)生會開抗菌藥和止痛消腫藥,來促進傷口的愈合。
創(chuàng)傷更大的,還可能直接去輸液室輸液。
2)冰敷
拔牙之后,準備一個冰袋非常管用。
拔牙之后的冰敷不僅可以讓腫脹減輕,疼痛也會減輕。不過冰敷也要科學 —— 并不是拿一個冰袋直接敷上就行,因為這很容易導致凍傷。
正確的做法是:準備一個冰袋,然后外面用毛巾裹上,并且保證冰敷十分鐘之后移開冰袋十分鐘,交替進行,這樣才能既保證保持術區(qū)的相對低溫,又保證自己不被凍傷。
3)衛(wèi)生
在復雜的牙齒拔出術后,建議當天(24 小時內)不刷牙不漱口,但這不意味著口腔衛(wèi)生就不重要。
當天應該保證進食稀飯等流質,盡量少用拔牙側咀嚼。這樣也就避免了食物殘渣滯留在拔牙之后的洞洞里面。
24 小時后,就可以、也應該開始輕輕刷牙,并且漱口。只有口腔衛(wèi)生做得好,術后感染才更容易控制,腫脹、疼痛也可以盡早消失。
03 腫到什么程度該看醫(yī)生呢?
比起術后腫脹,牙醫(yī)可能更關注疼痛感。當你痛到忍不住的時候,應該看醫(yī)生。
如果吃了止痛藥還是痛到無法自拔,甚至自己可以聞到一絲絲拔牙的洞里傳出來的腐臭味,那么很遺憾,你可能得了「干槽癥」。干槽癥經(jīng)常在拔牙(尤其是下面的阻生智齒)之后的 2~3 天發(fā)生。
「干槽癥」約等于術后的牙槽骨感染,但對抗這種劇痛的感染,光吃藥可能沒什么作用,這時候需要再找醫(yī)生,打了麻藥之后對感染的拔牙創(chuàng)口進行再次清理,創(chuàng)造重新愈合的機會。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有侵權/違規(guī)的內容, 聯(lián)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