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2)07-000-02摘 要 “養生”作為熱門話題,歷來都為世人所追捧。健康、長壽乃人人之理想。固無論古時還是今日,中國或是西方,都苦心研究出眾多的養生方法。然細細品位,中西方之養生法大相徑庭。政治?經濟?社會?究竟什么才是導致差異存在的根本原因呢?本文立足于中西方文化,深入的分析文化層面的差異來解釋中西方養生方法之間的不同。
關鍵詞 養生方法 差異 文化緣由
一、引言
經歷了上萬年的風云巨變,滄海桑田。人類的祖先在這片蠻荒的大地上生存下來,一代代的繁衍,生生不息。在成長的旅程中,他們變的相互有了區別,無論從外表,心理或是生活方式。但是相同的是,他們都用智慧戰勝了昔日飛揚跋扈的野獸,戰勝了往日里惡劣無情的環境。同樣相同的他們都戰勝不了自然法則,無論他們如何努力,都會生老病死。他們渴望健康的,永久的生命。一種來自心底里的渴望鼓舞著他們不停的探索,研究,為的都是那個簡單的目標——養生。也正因如此,世界各地出現了門類多樣的養生手段和方法。
二、養生法內涵的界定
(一)養生的定義
“養生”一詞最早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管子》,又見《莊子?養生主》。固“養生”一詞乃中國發明,其有保養生命以達長壽之意。
那何謂養生,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1]。
(二)養生法的界定
養生法是指以養生為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就是為了保養生命,增強體制,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目的的一種醫事活動[2]。
由于“養生”一詞來源于中國,西方國家使用甚少,本文將西方使用的實現同類目的的手段和方法均稱為“養生法”。
三、中西方養生法的種類以及它們之間的差異
在漫長的人類發展歷史中,健康長壽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美好愿望。全世界的人們都為了這一理想而創造出五花八門的養生方法。
(一)中國的養生法
早在《黃帝內經》出現時中國的養生體系便已成熟。西漢的《淮南鴻烈》一書更是對“養生”有了極好的詮釋。《十問》中的一段對話:堯問于舜曰:“天下孰最貴?”舜曰:“生最貴”。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對于養生的重視。
正因如此,中國形成了一整套的包括眾多養生方法和養生理論的養生體系。其中的養生法例如:一、調暢神志,即保持精神愉悅,心理健康的養生法。二、運動軀體。諸如五禽吸、八段錦、太極拳等等。三、環境養生。春秋時期老子就明確提出“順乎自然”的養生觀。《皇帝內經》在此基礎上確立了“順四時,適寒暑”的具體養生方法。四、調理飲食。五、經絡按摩。六、氣功修煉[3]。
(二)西方的養生法
根據養生的目的進行總結,西方國家也擁有為數不少的養生方法。例如:一、平衡營養物質。西方國家注重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平衡來維持身體的健康。二、現代的運動。西方國家很重視運動的作用,例如跑步、游泳、健身等等。三、心理咨詢輔導[4]。
(三)中西方養生法之間的差異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之間由于諸多方面的差別會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文化現象。而作為其中一部分的養生法亦是如此。
中西方的養生方法種目繁多,其中許多手段都極其的相似。例如在飲食方面都講求平衡,利用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來調理身體;適度的運動使身體更健康以及對于心理方面的調節等等,可謂是異曲同工。然而即便是如此,差異還是存在于二者之間。
1.中國的養生法在養生理論的指導下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而西方的養生法則沒能構成一門單獨的學科。
中國早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大量的養生方法,到春秋戰國時期便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中國傳統養生文化。成書于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是現存的最早的介紹中醫理論的專著。發展至兩漢,養生文化已然成熟。中國養生方法之間并不孤立,它們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在養生理論的融合下共同構成了中國特有的養生文化體系。與之相比,國外的各種養生方法就沒能融會貫通起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例如飲食從屬與營養學、跑步健身則歸于體育學等等。它們之間并無共同的指導理論因而無法過多的相互借鑒。
2.中國的養生法以中國哲學為理論基礎,匯集道、儒、佛、醫、武的思想精華。國外的養生法主要以現代西方醫學為依據。
中國傳統哲學認為,宇宙是一個大周天,而人體則是一個小周天,從而以人體生命的整體觀為基礎來研究養生方法。其次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觀點也指導人們要想取得長壽健康就要順應自然,重視規律。《黃帝內經》說的很清楚:“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四時養生法也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除此之外,陰陽平衡、形神合一這些哲學思想都在中國養生法之中散發著耀眼的光芒。“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老子》)“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天行,此養生之道也”。(《莊子?刻意》)諸如此類儒、道思想在中國養生法中也是數見不鮮。西方國家現代醫學發展較早。生物學知識在其養生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制定養生方法時,西方國家更多考慮到血糖、血脂、血壓等健康指標以及維生素、蛋白質、糖等等這類營養物質指標。
3.中國的養生法慣于從整體上把握,注重事物之間的聯系,具有整體性。西方國家的養生法則呈現出較為孤立的、針對性強的特點。
“木主心、火主肝、土主脾、金主肺、水主腎”。中國養生認為人體可歸于五行。而這五行之間又是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就是這一簡單的五行理論很好的反映了中國養生文化的運行法則——平衡。中國養生方法講求從整體著眼,注重身體各部之間的關系,追求人體的和諧運轉。古時扁鵲為太子疹病,施針于膝蓋卻治愈了其腹痛,這就是將人體看作一整體,不可謂不神奇。此乃小平衡。中國養生更講究大平衡,即人與自然的平衡,將世界看成緊密聯系的整體。天人相應,陰陽平衡。所崇尚的就是萬物之和諧。反觀西方的養生方法大多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