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當天,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這天之后,白晝逐漸變長,陽氣初生。冬至是“冬令進補”的最佳時節,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冬至時節進補養生有哪些好食材?人民好醫生《個人健康手冊(二十四節氣·冬至篇)》#/pages/subject/index?daid=745590233403367424為您進行解答。
01:26
紅棗
俗話說“一日三顆棗,百歲不顯老”,紅棗性味甘溫,有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等作用,俗稱“女性之寶”。因其含豐富的維生素、必需氨基酸、鐵元素等,可以促進血紅蛋白生成,增加細胞攜氧量,可潤澤肌膚。
白蘿卜
冬季人體陽氣藏于內,陰氣充于外,容易郁閉而生痰火。白蘿卜性味辛甘,性涼,它能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消化脂肪,還能順氣消食、化痰止咳、生津潤燥。冬季常吃白蘿卜,可以有效調理肝火虛旺,清肺熱,利肝臟。白蘿卜跟排骨、牛肉、羊肉、豬蹄等一起煲湯,不但補氣順氣,還能減輕油膩感,如果不想白蘿卜的辣味太重,煲湯時蓋子別蓋嚴。
木耳
中醫認為,黑木耳性平、味甘,質滑,入胃、大腸經,有活血止血、補氣強身、補血通便、潤肺、清滌胃腸等功效。現代營養學發現,黑木耳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可潤腸通便、改善便秘。另外,黑木耳還含較多的微量元素、維生素B1、B2、胡蘿卜素、甘露糖、木糖、卵磷脂、腦磷脂、鈣、鐵等,有防止血液凝結、心腦血管的作用。
白菜
白菜是冬季最常見的蔬菜之一,俗話說:“百菜不如白菜”,白菜是名副其實的“百菜之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粗纖維、胡蘿卜素、鈣、鐵等微量元素,做法也有很多,涼拌、燉炒、腌酸菜、做餡料等等。中醫認為,白菜微寒味甘,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通利胃腸、寬胸除煩、解酒消食、下氣等多種功效。
懷姜
懷姜也叫做“清化姜”“博愛姜”,是同類生姜中的佼佼者,在民間也有“朝含三片姜,不用開藥方”的說法。特別是在遭受冰雪、水濕、寒冷侵襲后,急以姜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不過生姜不宜晚上吃,會刺激腸胃,加快血液循環,導致失眠。陰虛火旺的人群不能吃懷姜,以免傷陰助陽。另外腐爛的懷姜也不能吃,里面含有的黃樟素,屬于有毒物質,容易誘發食道癌或者肝癌。
洋蔥
洋蔥性味辛溫,入肺經。洋蔥含有豐富的硫化物和揮發油,具有刺激消化液分泌、改善腸道功能、預防感冒的作用。此外,洋蔥還有抗菌、抗炎、解毒的功效。
紅薯
紅薯是冬天應季上市的一種根莖類食材,能當主食、可零食、能做菜、可做甜品等,耐儲存,營養價值高,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常食可健脾胃、益氣力、補虛乏。
冬藕
寒冬時節,正是冬藕應市之時。冬季天氣干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冬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治療便秘,促使有害物質排出,十分有益。冬藕與蕓豆熬湯,可改善睡眠質量,和排骨一起煲湯能健脾開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枸杞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枸杞久服“能堅筋骨,輕身耐老”。其味甘,性平,能夠滋補肝腎,益精明目,長于滋腎精,補肝血。枸杞為“藥食兩用”品種,可以加工成各種食品、飲料、保健品等,在煲湯或者煮粥的時候也可經常加入枸杞,亦可熬膏服用。
枸杞與龍眼肉搭配熬粥,具有補脾益腎、養血安神的功效。(本文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男科主任王彬、醫生毛鵬鳴進行科學性把關)
·冬至時節的養生原則是什么?
·冬至養生要會“藏”,具體該怎么做?
·冬至時節,心血管病患者如何鍛煉?
·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適合所有人嗎?
......
來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一年有四時變化,有24個節氣的更替,不同的節氣有不同的氣候,這些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個人健康手冊(二十四節氣)》系列,是人民網·人民好醫生客戶端邀請知名中醫專家,根據二十四節氣的變化規律,通過防病調理、飲食養生、運動按摩等,調整人體節律,平衡陰陽,與自然界的陰陽變化相應,從而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想了解更多冬至養生知識,請點擊查看《個人健康手冊(二十四節氣·冬至篇)》#/pages/subject/index?daid=745590233403367424。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