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何要費力保留一顆壞掉的牙?

shiyingbao

假如有一天,你發現牙齒上蛀了好大一個洞,或者感到牙齒有劇烈疼痛,你的第一反應是想拔牙后種一顆假牙,還是想努力保留自己的天然牙?

牙齒是人體重要的咀嚼器官,但外傷、齲病、牙周病等原因常可導致牙齒的受損。隨著種植與各類義齒等修復方式的技術進步,失去自身天然牙的患者有了許多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案。但與此同時,對于受損的天然牙是否值得保留也成了人們遇到牙病時常常會問的問題。

或許有人會疑惑,拔牙后種牙聽起來更簡單,為何還要費力去保留一顆已經壞掉的牙齒呢?保留一顆天然牙對我們的口腔健康究竟能起到什么益處呢?

保留天然牙,守護牙齒的本體功能

我們都知道牙齒對吃飯很重要,但實際上牙齒起到的作用遠比單純咀嚼食物要更豐富,這主要是由牙齒和它周圍的解剖結構決定的。

就像一顆大樹長在土里,大樹會通過樹根過渡從土壤中吸收營養,我們自身的天然牙也不是直接長在骨頭里的,牙齒和頜骨之間有一層極薄的組織名為“牙周韌帶”,發揮了類似于樹根的作用。牙齒是通過牙根周圍的牙周韌帶組織懸吊固定在牙槽窩內的,保留天然牙的同時其實也保留了牙周韌帶中的觸覺和疼痛感受器,從而發揮本體感受功能。

在我們咀嚼的過程中,天然牙會承受咀嚼力并將力量通過牙周韌帶組織傳遞分布到牙槽骨,來最大程度地發揮咀嚼效能,因此,天然牙的保留對咀嚼效能和感受功能的維護尤其重要。有研究證實:對比種植覆蓋義齒、種植支持式固定修復體的受試者,有天然牙列的受試者明顯具備更好的口腔立體認知能力,這可能是因為種植修復后,種植體在口腔內是依靠與骨的剛性結合發揮功能,缺少牙周韌帶的懸吊緩沖以及其內的機械感受器,導致口腔感覺的敏感程度會明顯減少。

保留天然牙,維持口腔的美觀效果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別人相處時,無論說話,還是微笑,這些動作的背后其實都離不開天然牙的支持。牙齒除了可以幫助我們咀嚼食物、提供感覺功能,同時也與我們的發音、語言、面部協調美觀等密切相關。如果因為缺牙而影響人的容貌,那么人的生活質量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保留天然牙對美觀的維護尤其重要。在咀嚼過程中,天然牙承受的咀嚼力可以轉化為對牙槽骨的生理性刺激,從而利于維持牙槽骨的高度和形態。

另一方面,保留天然牙也將有利于維持牙齦的豐滿形態,保障牙周組織的功能協調,從而達到齒白齦紅的美觀效果。有研究顯示,“生病”的牙齒在經過完善的補牙、套冠等治療修復后,這些保留了天然牙根的牙齒依舊能承受較大的咀嚼力量,不僅恢復牙齒在口腔中原本的三維形態,繼續發揮牙齒原本大部分的功能,而且能夠獲得逼真的美學效果。

根管治療保留的天然牙,存活情況比種植牙差嗎?

部分患者遇到牙病時首先會糾結選擇“保牙”還是“拔牙”,這個問題的關鍵可能在于大家不清楚根管治療的牙齒和種植牙相比,哪一種治療手段的預后效果更好、留存得更久。或許一些人認為,一顆根管治療的牙齒不如種植牙來得穩固,畢竟根管治療會把牙齒中的“牙神經”抽掉,那這顆牙齒是不是就留不長久了?

無論是根管治療牙,還是種植牙,評估其預后情況需要根據臨床癥狀、影像學表現等一系列參考標準,患者自身對治療后牙齒的維護、是否遵照醫囑定期復查等也會影響到個別治療牙齒的遠期效果。

而從客觀角度對比根管治療牙與種植牙的遠期“留存”狀況,多項科學研究證實:根管治療牙的長期存活率是不低于種植牙的,更重要的是,根管治療后的修復治療可以使自身的天然牙保留在牙列中的時間更長久,也可以作為延緩種植治療的一種手段。

保留天然牙,依靠口腔科學的發展進步

“健康中國2030”計劃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堅持預防為主的方式,減少疾病的發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口腔治療的材料和技術的研發應用,口腔醫學專業保留天然牙的治療方式也愈發豐富,比如牙科顯微鏡的應用使得醫生的手術視野更加清晰;錐形束CT為精細化根管治療提供影像資料;鎳鈦器械有助于更加微創的清理根管;鉺激光、生物陶瓷類材料使得根管治療的消毒更徹底、封閉更嚴密。人天然牙根管系統的解剖具有復雜性,而新生物材料和治療器械的加入可以幫助牙體治療走向可視化、精細化的道路,這對提高根管治療的成功率、挽救天然牙舉足輕重,既改善了遠期療效,也有效地延長了天然牙在口腔中發揮功能的壽命。

隨著口腔醫學逐步邁向可視化、精細化、微創化,“保留天然牙”的診療理念已經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保留天然牙能夠維持牙齒原本的生理功能,繼續發揮咀嚼和本體感受的作用,此外還能恢復美觀形態、守護口腔余留組織健康。

另外從遠期效果來說,在完善治療、定期復查和長期維護的基礎下,根管治療牙與種植牙的遠期存留情況沒有差異。無論是根管治療還是種植修復,口腔治療的最終目標是患者的長期健康,相信牙醫們經過完善的臨床檢查,客觀地評估預后情況后,一定能給每一位患者盡到保留天然牙的最大努力。

本文作者為九院牙體牙髓科黃正蔚、張佳鈺、楊玥怡,原文首發于《文匯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