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對新生兒的大腦發育有嚴重損害,對今后的成長有重大影響。那么,到底什么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引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檢查判斷又該如何治療?
什么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寶寶因為窒息而出現大腦缺氧或者缺血的問題,一般發生在懷孕二十八周至出生一周之內。患有此病的新生兒的生命將受到嚴重的考驗,并且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導致新生兒期后致殘致病。常見的后遺癥有生長發育異常、智力發育不良、痙攣性癱瘓等。
引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原因
圍產期的窒息最容易誘發此病。如果母體和腹中胎兒之間的血液循環和氣體交換發生問題,那么嬰兒會出現因無法獲取必須的氧氣、血氧濃度降低而引起窒息。新生兒窒息五成由于宮內窒息,四成由于分娩過程中引起的窒息,一成由于先天性疾病。
誘發原因主要是缺氧和缺血:
1.缺血
(1)循環系統疾病:重度先天性心臟病、重度心力衰竭、心跳驟停、心動過緩慢等。
(2)失血過多:大量失血、休克等。
(3)顱內疾病:顱內出血、腦水腫等。
2.缺氧
(1)圍產期窒息:子宮內無法呼吸、胎盤功能異常、臍帶脫落、被擠壓或者繞頸、孕婦分娩過程中呼吸不順。急產、暫停生產、胎位不正。生產后窒息、新生兒過早出生、過期出生、子宮內發育緩慢。
(2)呼吸短暫性停止:多次發生呼吸暫停,呼吸不暢。
(3)肺部感染:患有呼吸系統疾病,比如嚴重的肺部感染。
3.母體原因
母體有心肺功能差、重度貧血、休克、大出血等現象。
4.胎盤異常
胎盤前置、胎盤早剝、胎盤結構異常、胎盤功能異常等。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癥狀
1.臨床確診依據
懷孕二十八周到分娩一周之間有較為明顯的窒息現象,嬰兒出生后24小時內神經功能異樣、肌肉張力反射不正常、意識混亂、原始反射不正常等病癥。情節嚴重新生兒患者還伴有呼吸衰竭和抽搐的癥狀。
2.根據病情可分位三種情況
(1)輕度:保持高度興奮覺醒狀態、不易入睡、容易被激怒、易激動、發生經常性抖動、身體震顫。其他方面如肌張力、擁抱反射、吮吸反射、呼吸均正常無異常反映。該病癥基本在三天內會慢慢消失,并且預后好。
(2)中度:貪睡嗜睡、陷入淺度昏迷狀態、肌張力不足、抽搐,有一半的病人會發生驚厥、呼吸短暫停止、擁抱反射不活躍、吸吮反射衰退的癥狀。若癥狀一周還未消失,會有后遺癥的危險。
(3)重度:新生兒會發生重度昏迷,肌肉張力衰弱。四肢無力、擁抱反射異常、瞳孔大小不一、前囪突起、抽筋發生頻率高、呼吸不平穩(會發生短暫性暫停甚至呼吸衰竭)。病情嚴重的患兒死亡率高,而幸存的患兒會伴有后遺癥。
3.具體癥狀分析
(1)意識不清:是患有該病的突出表現。伴有神經異常超過一天時間。輕度患者會有嗜睡,易激怒的癥狀,重度患者會導致意識衰退,昏迷,呆滯。
(2)抽筋:病癥較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一般多現于出生后一天之后。若在一天內出現該癥狀,則更容易出現后遺癥。
(3)腦組織水腫:腦組織中液體過多而骨縫分離,頭部體積增大、前囪飽滿。
(4)呼吸問題:呼吸微弱、節奏韻律不齊,偶爾出現呼吸停滯。
(5)肌張力:肌張力增加、肌張力減弱、肌張力松軟現象。可能會發生癲癇。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檢查
1.生物檢測
(1)檢測血糖濃度,電解質、尿素氮的量。
(2)測定血液中血小板的數量,測量凝血時間。
(3)分析與病情有關的動脈血氣。
(4)分析血液和腦脊液中NES、S-100、CK-BB的升高量,以及對大腦的傷害程度。
2.物理檢測
(1)x射線檢查:可檢查是否有吸入性肺炎。
(2)頭部CT:若有局部分散的較低密度的陰影于兩個腦葉部位,則為輕度癥狀。大腦白灰質分界不明顯,較低密度的陰影分布兩個腦葉以上,則為中度癥狀。大腦白灰質無分界,伴有顱內出血和腦部水腫,則為種度癥狀。
(3)磁共振成像:可以做到提前檢查預防的作用,判斷髓鞘、神經是否發育正常。從而判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潛在可能、分布、病癥的嚴重程度。
(4)超聲檢查:對顱腦進行超聲檢查,通過回聲是否變強、腦室是否變得狹窄或者不見,可以檢測出是否有腦水腫的現象。腦室周圍有高回聲區域,尤其是在側腦室外角后面的位置,可以檢測出白質軟化;散在高回聲區,說明是腦實質缺乏血液;局限性高回聲區,可以檢測大腦是否缺血缺氧、是否有缺血性損害。
(5)腦電圖:是對腦功能進行的檢查,若新生兒腦電圖節奏雜亂、電壓低、電靜息,則很有可能為重度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也可以判斷出未來是否會出現神經系統的后遺癥的可能。
倘若腦電圖正常,則預后樂觀;倘若一直處于異常狀態(比如等電位、快波、爆發等等),特別是周期、多灶或彌漫性改變患者,說明很有可能會有神經系統后遺癥的風險。
(6)腦干聽覺誘發電位:若電波出現延緩,電波幅度平緩甚至消失、潛伏期增長,則說明有HIE的患病癥狀。
(7)多普勒超聲腦血流速度(CBV)測定:可以檢測出腦灌注,CBV高表明腦血管麻痹、自主調節能力缺失,CBV低表示會有較大程度上的腦部壞死、低灌注、無灌注。
(8)近紅外光譜測定技術(NIRS):可測出大腦血紅蛋白的變化,及腦中血氧情況。
3.化學檢測
磁共振頻譜(MRS):檢測腦部代謝情況,通過化學成分(如大腦組織中的ATP、乳酸、磷酸肌酸)在體內的代謝情況檢測出大腦的損害程度。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治療
治療目的 藥物 劑量 方式 其他 治療低血壓 多巴胺 5-10μg/kg/min 靜脈滴注 保證腦血流灌輸 代謝性酸中毒 碳酸氫鈉 2-3mEg/kg/min 稀釋后緩慢靜滴 10%葡萄糖 治療低血壓 人工呼吸器 高碳酸血癥 治療低血鈣 葡萄糖酸鈣 靜脈注射 改善葡萄糖低 葡萄糖 6-8mg/kg/min 維持腦部代謝 限制液體入量 限制液體 50-60ml/kg 4ml/kg/h輸液 適當 控制抽搐 苯巴比妥鈉 第一日
15-20mg/kg
5-10min一次
每次5mg/kg
及時檢查血藥濃度,癥狀停止7日后停止使用 第二日
4-5mg/kg
治療顱內高壓 地塞米松 0.5mg/kg 靜脈注射
4-6h反復
首選使用 首選使用 1mg/kg 甘露醇 0.25-0.5g/kg 4-6h間歇使用 上述方法無效時使用 帶動神經興奮 細胞色素C 每天靜脈注射 三磷酸脲苷 輔酶A 對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治療務必徹底,若癥狀為中度,則需要治療十天至兩周。若為重度,需要兩到三周時間治療。若發現并確診患有缺氧缺血性腦病,需要及早盡快治療,不宜拖沓,最好在出生一天內開始進行相應的治療程序,避免病情惡化以及其他一系列后遺癥的產生。用藥時需要謹慎,嚴格控制用藥劑量,盡量使用危害性最小的治療方案。
怎樣預防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1. 孕期定期檢查
準媽媽在產前需定期做相關的檢查,若有一些病癥的前兆可以早發現早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避免一些并發癥發生的可能。從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寶寶在出生前后出現的各類問題,如宮內缺氧、難產等等。并且可以避免提早生產、手術產,提高產科技術。通過胎心監護對有高風險的妊娠進行檢測,盡早發現胎兒是否存在子宮內窘迫的現象,并盡早處理。如此,可以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做出有效的預防。
2.及時進行治療
該病對嬰兒的腦部發育有著很嚴重的影響,即使治愈也會有很高的概率留下后遺癥。因此,在有相關病癥時,要及時配合醫護人員進行預防工作,以避免更大的意外發生。
3.生產時注意急救
醫生護士要仔細謹慎,生產過程要嚴格監控以避免意外發生,如若發現新生兒有缺氧癥狀,要及時采取處理措施。在生產過程中要定時測定新生兒的各項生理指標,若有宮內窘迫的現象,要及時盡快給予氧氣并注射葡萄糖。選擇最優方法得以促使嬰兒的順利生產。
4.預防嬰兒窒息
醫護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有一定的保證,熟練掌握助產、破腹產等生產技術。要做好分娩過程中的嬰兒的清洗工作,避免粘液堵住口鼻從而導致新生兒窒息。若嬰兒發生窒息、缺氧等癥狀,要及時做好心肺復蘇。嬰兒出生后要注意其放置位置,最好讓其平躺,將頭部墊高,注意靜養,環境不宜吵鬧。
5.盡快恢復呼吸功能
若嬰兒在出生過程中產生窒息的狀況,要務必爭取在5min之內讓新生兒恢復正常平穩的呼吸狀態,并保證循環系統功能的正常完整性,從而避免出生后由于缺氧而導致大腦細胞受到的一系列傷害。
6.治愈后仍需留心
即使新生兒在患病后被成功治愈,也不要忽視潛在的隱患,要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對其細心照顧,關注嬰兒的生長發育情況是否良好,是否正常。若身體出現任何異常現象,不要掉以輕心,要及時送往正規醫院聯系相關醫生進行全面的檢查,避免后遺癥對嬰兒的生長發育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