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試管受精”。在這個過程中,醫生會從女性卵巢中取出卵子,并將其與男性精子結合于實驗室中一個特殊的培養皿里進行體外受精。然后,胚胎會在實驗室中培養幾天,直到成長到足夠健康并能夠移植到母體內繼續成長。
雖然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開創了新時代,但由于當時該領域還處于探索階段,因此成功率相對較低。根據數據顯示,在1978年至1985年期間,全球有近10000次嘗試進行人類體外受精并移植胚胎,但只有不到20%最終能夠成功懷孕。這也說明了當時科學家們在研究和改進新技術方面所需要付出的努力。
第一代試管嬰兒的倫理道德問題
隨著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逐漸成為常規治療方法之后,人們開始對其帶來的倫理道德問題進行關注。例如,在進行該項治療時是否應該選擇某些性別或者基因特征等等。這也促使著生殖科學家們秉持著“先不要做壞事”的原則,才能更好地發揮出這項醫學科技應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