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么試管反復失敗5大病因全解析

shiyingbao

試管嬰兒治療中,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失敗患者第一時間想知道的就是,為什么失敗?雖然答案通常很難明確,但是常見的原因有以下這些:

一、卵子/精子質量

卵子和精子都含有遺傳物質,對胚胎的形成及生長發育可以說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加,卵母細胞質量顯著降低,某些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同樣對卵母細胞質量有負面影響,可使胚胎發育潛能受損,導致種植失敗。

精子質量也會影響胚胎質量,臨床上就遇到過因精子DNA碎片過高,導致反復流產的情況。當精子DNA損傷程度超過卵細胞的修復能力時可能誘發凋亡,或因需激活更多的修復途徑而使卵裂延遲出現、胚胎發育異常或形成外觀正常但有內在缺陷的胚胎。

二、子宮內膜因素

子宮內膜容受性是指在著床窗期胚胎植入過程中,子官內膜接受、容納胚胎植入的能力。只有當胚胎和子宮內膜發育同步且功能協調時,兩者之間才能夠相互“識別”,互相“通訊”,胚胎才能順利著床生長。容受性不良是導致妊娠失敗的重要原因。

臨床中影響子宮內膜容受性的常見疾病主要包括月經不調、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輸卵管積水、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畸形等。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內膜菲薄、內膜形態不佳、內膜回聲紊亂、內膜下血流灌注異常、內膜蠕動波頻率減慢及方向改變或蠕動紊亂和子宮體腔容積過少等。根據相關文獻報道,接受IVF-ET的患者中,25%~50%存在宮腔病變。

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輔助生殖技術得到迅猛發展,然而子宮內膜容受性方面的難題仍未得到解決,主要是因為子宮內膜是一個處于動態變化的復雜組織,受內分泌水平、激素水平、血管化程度等多種因素調控,目前對子宮內膜容受性方面的研究仍較局限。

三、易栓癥

易栓癥是指存在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纖溶蛋白等遺傳性或獲得性缺陷而具有高血栓栓塞傾向的一種疾病狀態,可分為遺傳性和獲得性兩種類型。遺傳性易栓癥包括抗凝蛋白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纖溶蛋白缺陷、代謝酶缺陷及凝血因子水平升高;獲得性易栓癥則主要與抗心磷脂抗體、抗β2糖蛋白1抗體相關。易栓癥之所以會導致IVF-ET反復失敗,目前認為主要是本病患者子宮內膜血管易形成微小血栓,導致其容受性紊亂,致使胚胎著床障礙或者著床后胎盤循環建立不良而導致種植失敗率增加。

四、免疫因素

胚胎移植進入子宮過程中,絨毛外滋養層細胞侵入子宮內膜并與子宮內膜免疫細胞直接接觸,進行免疫對話,良好的母胎對話是種植成功的關鍵步驟之一。在母體免疫系統功能正常時,其既保護母體不受外來微生物的侵犯,又能保持對宮內胚胎不發生排斥反應,使得妊娠能夠繼續。而在IVF-ET下,胚胎作為一種半同種移植物,其通過誘導多種細胞產生免疫耐受,從而使得母體與胚胎形成免疫平衡狀態,使胚胎不被母體排斥并可在子宮內發育成熟。一旦這種平衡狀態被打破,往往可導致移植失敗。

五、心理因素

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給不孕癥患者帶來了心理壓力,同時,心理狀態也對輔助生殖結局產生影響,有研究發現,存在心理障礙,尤其是焦慮,是造成IVF-ET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且焦慮程度與臨床結局穩定時期的妊娠率成負相關。卵母細胞質量是決定胚胎移植能否成功的最關鍵因素,其在體內外發育受到多種因子的調控,焦慮、抑郁情緒可能影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反應軸及交感神經系統,影響卵母細胞質量及妊娠結局。

尤其是多次IVF-ET失敗者,可能有更多的焦慮、沮喪和困擾,存在更明顯的心理不適。且此類患者的心理壓力隨著不孕年限的延長、治療失敗次數的增加而逐漸加重,形成“不孕-負向情緒-心理壓力-生殖功能降低-不孕”的惡性循環,因此成功率也往往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