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豆腐主要原料(日本豆腐的原材料)

shiyingbao

老人們常說

要聰明,多吃豆

由豆加工而成的豆制品

也同樣營養豐富

高蛋白、低脂、高鈣

可以為身體補充營養

 

但您知道嗎?

豆制品中有不少“偽裝者”

這些食品若是常吃并沒好處!

哪些食品是豆制品的“偽裝者”?

豆制品會引起兒童性早熟嗎?

怎樣給孩子吃豆制品才健康?

……

今天小編帶您了解清楚!

 

大豆及制品的營養價值

 

豆制品主要分為兩大類,即以大豆為原料的大豆食品和以其他雜豆為原料的其他豆制品。

豆類經過加工后,不僅蛋白質含量不減,而且還提高了消化吸收率,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各種豆制品美味可口,促進食欲,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在缺菜的冬春季節可起調劑作用。

 

哪些食品是

豆制品的“偽裝者”?

它們,不含“豆”或只含少量“豆”

這一類“偽裝者”不含或只含少量“豆”,亦或者僅含有大豆蛋白,而非完整大豆。如魚豆腐、千頁豆腐、日本豆腐、杏仁豆腐、米豆腐、魔芋豆腐等。

1

魚豆腐

 

魚豆腐也稱油炸魚糕,是由魚糜、大豆分離蛋白、淀粉、鹽、味精、糖、植物油和水等按一定比例加工成塊狀,經熟化油炸而成。

市場上多數魚豆腐中魚和豆的含量都很少,加之含有較高的糖、鹽和油,經常食用可能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患病風險。

2

千頁豆腐

 

千頁豆腐是很多人喜歡的豆制品,但它不是豆腐做的,而是以大豆分離蛋白、淀粉、食用油等為主要原料,經攪拌均勻后醒發而成。

相較于傳統豆制品,其鈣、大豆磷脂等含量很低,且還可能加了不少油和鹽,同樣不利于健康。

3

日本豆腐

 

也稱雞蛋豆腐、玉子豆腐等。其主要原料為雞蛋,輔以水、鹽等制作而成,其本質是商品化的蛋羹。不同品牌的日本豆腐因雞蛋含量不同營養素差別較大。

4

杏仁豆腐

 

是以糖、杏仁、牛奶、瓊脂等制成的一款甜品,因其制作中添加了大量的糖分,不宜大量或經常食用,否則可能增加齲齒、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發病風險。

它們,因再加工“流失”營養

這一類“偽裝者”雖為實打實的豆制品,但因含有大量的油脂、糖、鹽,吃太多也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如五香豆腐絲、油炸豆腐、豆干小零食等。

 

它們的原身是健康營養的豆腐(干),為滿足市場需要,又進行了各種再加工,得到的產品不但高油高鹽高糖,還加入了一些香精香料,油炸等烹調方式更讓它們丟失了很多營養素。

優質的豆制品

應該具備哪些特點?

說完了豆制品中的“偽裝者”,真正有利于健康的豆制品應該是這樣的:

“非油炸、少添加”——只經歷了“磨漿、過濾、煮開、加凝固劑、擠壓水分、發酵”中的全部或部分程序,帶有大豆的自然香味,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蛋白質、鈣、鉀、大豆異黃酮等營養物質,比如原味豆腐(干)、豆腐腦、豆漿、納豆等。

 

孩子如何吃?

這些問題您必須了解

1. 孩子多大可以吃豆腐?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6歲以上兒童能夠攝入大豆或制品(大豆類及堅果30~50克)。

那么,對于6歲以下的小兒,可參考中國注冊營養師劉長偉給出的建議:

● 6個月以后的嬰兒可以嘗試吃點煮熟的豆腐。最好選擇南豆腐或北豆腐,而不是內酯豆腐。

●3歲以內可選擇豆腐,較為堅硬的腐竹、豆腐皮等豆制品可以在3歲以后進食。

●整粒的黃豆、黃豆芽及毛豆米不容易消化吸收,且會發生窒息的風險,最好等3-6歲以后再吃。

2. 豆制品會引起兒童性早熟嗎?

有流言稱,“大豆及制品中含有植物雌激素異黃酮,孩子吃了豆制品會引起性早熟。”

實際上,極少有兒童因為吃豆制品引起性早熟,植物雌激素對人體作用非常微弱,只要適量進食豆制品,不會引起孩子性早熟,男女均可以適量吃豆制品。

3. 豆制品給孩子吃得越多越好嗎?

豆制品適量吃有利于健康,但吃多了可能也會有弊端。

蛋白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產物要通過腎臟進行排泄。如果過多攝入豆制品,產生的代謝產物就會增多,進而使身體產生的含氮廢物增多,加重腎臟負擔,損害身體健康。

此外,家長還應根據孩子的實際身體情況,調整豆制品的攝入量。比如有胃炎、腎臟疾病、半乳糖及乳糖不耐受癥等病癥者都應當忌食或者少吃。

 

4. 豆腐與其他食物相克嗎?

網絡流傳“豆腐與很多種食物發生相克,豆腐不能同與菠菜、芹菜、黃瓜、韭菜、茭白、南瓜、香蕉、鯽魚、蜂蜜等一起吃。

經過大量的研究證明,豆腐與其他食物一起吃,可能會影響到部分營養素如鈣的吸收,但人體消化吸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只要飲食總體均衡,完全沒有必要糾結于某個營養素少吸收了一點還是多吸收了一點。因此,豆腐也可以這些食物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