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產程的三個分期及特點(產程的觀察及處理)

shiyingbao

十月妊娠后,新媽媽們將迎來孩子的出生,在這之前,欣喜有之,忐忑有之,恐懼有之。讓我們通過以下的分析來全面了解分娩過程中的三個產程。

分娩有三個過程,也稱為三個產程。

第一產程,即稱為宮口擴張期,這個過程對于初次生產的孕婦來說大約需要11個小時。起初是從有規律的子宮收縮開始,孕婦會感覺到疼痛,且程度一次比一次強烈。至宮頸口完全擴張,能生出胎頭為止。

第一產程:

1、孕婦盡量保持心境平和,避免大喜大悲

2、合理膳食,不要分娩在即,因害怕而不進食;

3、按時排尿,每2-4小時一次,使膀胱空虛,以免阻礙胎頭下降;

4、經醫生同意,可在待產室內行走活動,也可做一些緩解疼痛的動作。

第二產程

是從宮頸口完全擴張到胎兒娩出為至。首次分娩的產婦大約需要經歷2~4個小時。具體過程分為破水,分娩,娩出。

胎膜破裂,羊水流出,嬰兒即將出生,胎頭移近到陰道口,臉朝向媽媽的脊椎,這個姿勢便于孩子離開母體。胎頭可以用肉眼看見時,醫生會告訴媽媽此時全身放松,因為如果孩子出來的太快,可能會有撕裂會陰處皮膚的危險。頭部娩出后,嬰兒的面部朝下,這時助產士會檢查一下臍帶,幫助孩子清理鼻子口腔中的羊水。

第三產程:

是從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的過程為止。

約5~20分鐘,宮縮緩慢,分娩結束,隨后醫生會替產婦收拾整潔,做局部的縫合。

這時孩子嘹亮的哭聲是送給辛苦的母親的最好的禮物。

總結:生產時的痛苦在疼痛指數上僅次于燒傷,偉大的母愛讓母親選擇了堅強,以自己的疼痛換來孩子的新生,每一個母親都是讓人肅然起敬的英雄。

產程的觀察及處理

(一) 第一產程婦女的觀察和護理

1. 臨床表現 (1) 規律宮縮 (2) 宮口擴張 (3) 抬頭下降 (4) 胎膜破裂

2. 可能的護理診斷焦慮:與知識、經驗缺乏有關 疼痛:與逐漸增強的宮縮有關

3. 護理措施:(1) 觀察生命體征每天測T、P、R2次,每日在宮縮間歇期測1次血壓(2) 監測產程進展,要認真監測并記錄胎心、子宮收縮、宮頸擴張和胎頭下降程度、破膜及羊水的情況,如有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生,并積極尋找原因,協助進行處理。(3) 促進舒適補充液體和熱量;注意活動與休息;保持會陰部的清潔與干燥;及時排尿與排便。(4) 疼痛護理。進行產前教育及產時指導,教會產婦減輕分娩疼痛的方法如呼吸訓練和放松的方法;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鎮靜止痛劑以緩解疼痛。(5) 心理護理。認真評估,確定焦慮的程度,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做好解釋工作,指導并鼓勵產婦,以減輕焦慮。

(二) 第二產程婦女的觀察和護理

1. 臨床表現

第二產程宮縮持續時間長,間歇時間短,產力最強。胎頭于宮縮時暴露于陰道口,當宮縮間歇時又縮回于陰道內,稱為"胎頭撥露"。隨著產程進展,胎頭露出的部分逐漸增多,宮縮間歇時胎頭始終暴露于陰道口而不回縮,稱為"著冠"。

2. 可能的護理診斷

疼痛:與宮縮及會陰側切術有關

有受傷的危險:與分娩中可能發生會陰裂傷、嬰兒產傷有關。

護理措施

(1) 做好接生的準備

初產婦在宮口開全,經產婦宮口開大4CM以上應進入產房,產婦和接生人員均應做好接生前的清潔消毒工作;助產士按常規外科的無菌操作刷手消毒、穿接生衣、戴消毒手套,然后打開產包,鋪消毒單。檢查產包內用物,按需要添加物品如麻醉用物、新生兒吸管、產鉗等,并準備新生兒用物。

(2) 觀察產程進展

每5-15分鐘監測一次胎心,若有異常及時通知醫師并給予產婦吸氧。觀察宮縮,如有宮縮乏力,應按醫囑給予催產素靜滴。

(3) 指導產婦用力

指導待產婦在宮縮時屏氣用力,增加腹壓,宮縮過后呼氣使全身肌肉放松,安靜休息。在胎頭著冠后指導產婦在宮縮時張口哈氣,在宮縮間歇期屏氣用力,使胎頭和胎肩緩慢的娩出。

(4) 接產

(5) 新生兒的處理

呼吸道的處理:胎頭娩出后應立即將其鼻腔和口腔的羊水和黏液擠出 臍帶處理:如無臍帶繞頸,則在胎兒娩出后1-2分鐘內斷扎臍帶 Apgar評分:此評分法用于判斷有無新生兒窒息及窒息的嚴重程。根據新生兒的心率、呼吸、肌張力、喉反射及皮膚顏色5項體征為依據,每項0-2分,滿分為10分。7-10分屬正常,4-6分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

一般處理:將其抱給產婦,讓產婦看清孩子的性別,然后稱體重,測量身長及頭圍,系上新生兒手圈,注明母親姓名、床號、住院號、孩子性別。如新生兒無異常,胎兒娩出后半小時內抱給母親,進行第一次吸吮。

(6) 心理護理

要創造一個有利于產婦心理的環境,產房應清潔、寧靜,正確指導其用力,給予產婦必要的心理安慰和支持,以緩解、消除其緊張和恐懼。

(三) 第三產程婦女的觀察和護理

1. 臨床表現

胎兒娩出后,宮底約在臍下1-2CM,宮縮暫停數分鐘后又重出現,子宮呈球形,宮底上升,并可能有少量出血。胎兒娩出后宮腔縮小,胎盤不能相應縮小與子宮腔發生錯位發生剝離而排出。胎盤娩出后子宮呈強直性收縮,硬如球狀,陰道出血很少。

2. 可能的護理診斷

外周組織灌注量改變:與產后出血有關

有父母不稱職的危險:與產后疲憊、會陰切口疼痛或新生兒性別不理想有關3。

護理措施

(1) 協助胎盤娩出并檢查:當確認胎盤已完全剝離時,于宮縮時左手握住并擠壓宮底部,右手輕拉臍帶、協助娩出胎盤,當胎盤娩至陰道口時,接產者用雙手捧住胎盤,向一個方向旋轉并緩慢向外牽拉,使整個胎盤和胎膜逐漸完整的娩出。胎盤娩出后即應檢查,有異常及時報告醫師處理,并及時詳細記錄胎盤娩出的時間、方式,胎盤的大小、重量以及臍帶長度。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

(2) 預防產后出血

胎兒娩出后,立即注射縮宮素。

(3)產后即時護理

分娩后繼續在產房內觀察2小時,因為此階段產婦易發生合并癥,最常見的是產后出血。應觀察子宮收縮、宮底高度、膀胱充盈度、陰道流血量、會陰陰道內有無血腫等。每15-30分鐘測量一次血壓、脈搏,詢問產婦有無頭暈、乏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