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腫瘤通過B超可能查出,但檢出率與腫瘤類型、位置及設備分辨率有關。B超對甲狀腺、乳腺、肝臟等器官的早期腫瘤篩查效果較好,但對空腔臟器如胃腸的早期腫瘤檢出率較低。
B超檢查對實體器官的早期腫瘤具有較高敏感性,尤其是甲狀腺結節、乳腺腫塊、肝臟占位等病變。高頻探頭可識別小至3毫米的結節,通過血流信號分析能初步判斷良惡性。對于肝癌、腎癌等腫瘤,B超聯合甲胎蛋白等腫瘤標志物可提高早期檢出率。部分醫院采用超聲造影技術,能更清晰顯示腫瘤微血管灌注情況。
空腔臟器腫瘤在B超檢查中易漏診,早期胃癌、腸癌等因病灶表淺且體積小,常規B超難以發現。胃腸壁層結構在超聲下對比度差,容易受氣體干擾。這類腫瘤需依賴胃腸鏡等侵入性檢查。此外,腹膜后、縱隔等深部腫瘤也因聲波衰減導致顯像不清,需結合CT或MRI進一步確診。
建議高危人群根據腫瘤類型選擇針對性篩查方案,4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一次腹部B超檢查,有家族史者需縮短篩查間隔。發現可疑病灶時應及時進行增強CT或病理活檢,避免延誤診斷。日常注意觀察身體異常信號如持續消瘦、不明原因疼痛等,早期腫瘤治愈率可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