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建議優先選擇婦產科就診,可能與內分泌紊亂、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肌瘤、甲狀腺功能異常、精神壓力等因素有關。
1、婦產科
婦產科是處理月經不調的首選科室,醫生會通過問診了解月經周期、經量及伴隨癥狀,結合婦科檢查、超聲檢查評估子宮和卵巢結構。若存在多囊卵巢綜合征,可能表現為月經稀發、痤瘡或體毛增多;若為子宮肌瘤,常見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醫生可能開具屈螺酮炔雌醇片、地屈孕酮片等藥物調節周期,或建議宮腔鏡檢查明確病因。
2、內分泌科
當月經不調合并體重波動、怕冷或心悸時,需排查甲狀腺功能異常或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內分泌科醫生會檢測促甲狀腺激素、性激素六項等指標,若確診甲狀腺功能減退,可能使用左甲狀腺素鈉片;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可能需要二甲雙胍片改善胰島素抵抗。
3、中醫科
中醫認為月經不調與氣血不足、肝郁氣滯有關,可通過把脈辨證分型。腎虛型常用烏雞白鳳丸,氣滯血瘀型選用益母草顆粒,醫生可能配合針灸三陰交、關元等穴位。需注意中藥療程較長,建議與西醫檢查同步進行。
4、心理科
長期焦慮或抑郁可能通過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影響月經,表現為周期紊亂或閉經。心理科醫生會評估情緒狀態,若確診焦慮障礙可能開具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同時推薦認知行為治療緩解壓力。
5、生殖醫學科
備孕女性若出現月經不調伴不孕,需排查排卵障礙或卵巢早衰。生殖醫學科通過抗繆勒管激素檢測評估卵巢儲備功能,可能使用來曲唑片促排卵,或建議體外受精等輔助生殖技術。
月經不調患者日常需記錄月經周期,避免過度節食或劇烈運動。飲食可增加富含鐵元素的紅肉和深色蔬菜,經期注意腹部保暖。若調整生活方式后癥狀未改善,或出現異常出血、嚴重痛經,應及時復診。合并痤瘡、多毛等癥狀時建議檢測激素水平,40歲以上女性需警惕圍絕經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