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又稱乳糖酶缺乏癥,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在飲用或食用牛奶及乳制品后,因體內乳糖酶含量較少或活性低,不能完全消化食物中的乳糖,進而可能會出現一系列不適癥狀,常見于新生兒寶寶、成人、孕婦等群體,由于每個患者體質不同,出現的癥狀也不相同,不一定是固定的6種癥狀,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分享寶寶乳糖不耐受的6個判斷標準
乳糖不耐受的6個癥狀判斷主要包括腹瀉、腹脹、惡心嘔吐、腹痛、腸鳴音亢進、發育延遲,當然這些癥狀并不是固定的,每個寶寶的情況不同,癥狀也會有所不同,不過新生兒媽媽可以通過一些癥狀進行初步判斷,具體分析如下:
1、腹瀉:乳糖不耐受的患者不能消化乳糖,而沒被消化的乳糖會產生滲透壓的升高,所以容易出現腹瀉癥狀;
2、腹脹:主要是因為乳糖無法吸收,堆積在腸道內會出現氣體,從而引發腹脹;
3、惡心嘔吐:因為缺乏乳糖酶,會使食物中的乳糖不能消化吸收,刺激胃腸道,從而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
4、腹痛: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在吃下含有乳糖的食物時,會刺激小腸出現痙攣癥狀,從而引發腹痛;
5、腸鳴音亢進:當乳糖在腸道內不能正常吸收時,會在腸道細菌作用下分解,產生氣體推動腸蠕動增強,從而出現腸鳴音亢進現象;
6、發育延遲:乳糖不耐受若未得到有效治療,長期下來會導致患者營養物質吸收不良,影響正常發育,出現發育延遲的現象。
如果在食用牛奶或乳制品后有明顯不適,可以立即停止食用,以后也可以盡量不食用或少食用。如果癥狀比較嚴重,可以盡快就醫檢查,避免危險。
寶寶乳糖不耐受吃雙歧桿菌管用嗎
雙歧桿菌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乳糖不耐受的癥狀,主要是與結腸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增加有關,益生菌能夠調節胃腸道菌群,促進腸功能恢復以及促進乳糖的分解,但對不同原因引起的乳糖不耐受,應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方法,具體如下:
1、繼發性乳糖不耐受
常見于小腸疾病,損傷或手術之后,小腸乳糖酶產生量減少所致。對于繼發性乳糖不耐受者,應避免食用乳制品,在去除病因后緩慢添加乳制品食用量,直至恢復正常,可適當服用鈣片和其他含有鈣的食物。
2、原發性乳糖不耐受
考慮是剛出生的寶寶和兒童早期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小腸分泌的乳糖酶不明原因的逐漸減少,導致乳糖不耐受的癥狀。對原發性乳糖不耐受者,可飲用低乳糖牛奶或者可使用發酵酸奶,發酵酸奶中活菌含有的β-半乳糖苷酶對乳糖有消化作用且酸乳可調節腸道菌群,服用發酵酸奶后,乳糖不耐受的癥狀可得到改善。
新生兒寶寶出現乳糖不耐受癥狀吃雙歧桿菌一般還是管用的,雙歧桿菌可以促進乳糖分解,幫助消化和吸收。乳糖不耐受主要是斷奶后嬰兒繼承人進食牛奶少是乳糖酶,數量活性均下降,在進食大量乳制品時,乳糖酶消化能力不足,從而出現乳糖不耐受的癥狀,在飲食上應多注意,要清淡飲食,可以讓寶寶吃一些雜糧綠葉蔬菜,適量肉類為主,多讓寶寶注意保暖,不要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