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氣道內正壓通氣治療的適應癥有什么(雙相氣道正壓通氣)

shiyingbao

氣道內正壓通氣治療適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心源性肺水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神經肌肉疾病導致的呼吸衰竭等疾病。該治療主要通過機械裝置維持氣道開放或改善氧合,具體適應癥需由醫生評估后決定。1.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是氣道內正壓通氣治療的主要適應癥。患者在睡眠中反復出現上氣道塌陷,導致呼吸暫停或低通氣。典型癥狀包括夜間打鼾、白天嗜睡、晨起頭痛等。氣道內正壓通氣可提供持續氣流支撐,防止上氣道塌陷。治療需通過睡眠監測確診,并根據壓力滴定結果調整參數。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能出現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血癥。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可輔助通氣,減少呼吸肌做功,幫助排出二氧化碳。適用于合并呼吸性酸中毒或常規氧療無效的情況。治療期間需密切監測血氣分析,避免過度通氣或氣壓傷。

3.心源性肺水腫

心源性肺水腫患者因左心功能不全導致肺靜脈壓升高,出現呼吸困難、低氧血癥。氣道正壓通氣可增加肺泡內壓,減少肺內液體滲出,改善氧合。同時能降低心臟前負荷,減輕呼吸困難癥狀。治療需與強心利尿等藥物聯合使用,并動態評估心功能。

4.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存在嚴重低氧血癥和肺順應性降低。氣道正壓通氣結合呼氣末正壓可維持肺泡開放,改善通氣血流比例失調。需采用肺保護性通氣策略,控制潮氣量和平臺壓。嚴重病例可能需要俯臥位通氣或體外膜肺氧合支持。

5.神經肌肉疾病

吉蘭巴雷綜合征、肌萎縮側索硬化等神經肌肉疾病可導致呼吸肌無力。氣道正壓通氣能輔助通氣,預防肺不張和呼吸衰竭。需根據患者咳嗽能力和分泌物情況選擇無創或有創通氣方式。長期使用者需注意營養支持和呼吸道管理。

氣道內正壓通氣治療期間需定期評估療效和耐受性,調整參數設置。患者應保持鼻腔通暢,使用加濕器減少干燥不適。治療初期可能出現面罩壓迫、腹脹等不適,可通過調整佩戴方式和壓力參數緩解。避免擅自停用或更改設置,出現胸痛、持續氣促等癥狀需及時就醫。日常注意戒煙限酒,控制體重,預防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