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主要通過孕期篩查、藥物阻斷、安全分娩和新生兒干預等措施實現。關鍵環節包括孕早期檢測、規范用藥、避免母乳喂養及新生兒免疫接種。1.孕期篩查
所有孕婦應在孕12周前完成艾滋病抗體、梅毒螺旋體抗體和乙肝表面抗原檢測。梅毒篩查需同時進行非特異性抗體檢測,乙肝攜帶者需加測病毒載量。對于高風險孕婦,孕晚期需重復檢測以排除窗口期感染。
2.藥物阻斷
艾滋病陽性孕婦需在孕14周起服用齊多夫定聯合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藥物,分娩時靜脈滴注奈韋拉平。梅毒感染者應接受芐星青霉素規范治療,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紅霉素。乙肝病毒載量過高孕婦,孕晚期可考慮使用替諾福韋酯進行母嬰阻斷。
3.分娩管理
艾滋病感染者建議孕38周擇期剖宮產,避免產道分泌物接觸。梅毒患者分娩前需完成治療并確保非傳染期。乙肝產婦分娩時應嚴格消毒器械,新生兒需在出生12小時內完成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聯合接種。
4.新生兒處理
艾滋病暴露新生兒需持續服用奈韋拉平糖漿6周,梅毒暴露兒需芐星青霉素預防性治療。所有新生兒均應完成三針乙肝疫苗全程接種,乙肝暴露兒還需在出生24小時內注射高效價免疫球蛋白。
5.喂養指導
艾滋病陽性產婦禁止母乳喂養,應選用配方奶粉。梅毒治愈前暫緩母乳喂養,乙肝攜帶者新生兒完成免疫接種后可正常哺乳。喂養器具需嚴格消毒,避免經口傳播風險。
實施母嬰阻斷需建立多學科協作機制,產科醫生應在孕早期提供健康教育,指導孕婦配合檢測治療。新生兒科醫生需跟蹤隨訪至18個月,通過艾滋病核酸檢測、梅毒血清學試驗和乙肝抗體檢測確認阻斷效果。社區醫療機構應提供心理支持和喂養指導,幫助家庭科學育兒。同時注意避免對感染者歧視,保護患者隱私權,所有干預措施均需取得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