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腎積水可能由先天性尿路梗阻、膀胱輸尿管反流、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尿路結石等因素引起,需警惕泌尿系統發育異常和感染等繼發損害。1、先天性尿路梗阻:
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是常見病因,約占新生兒腎積水的50%。胚胎期輸尿管發育異常導致管腔狹窄或扭曲,尿液引流受阻引發腎盂擴張。部分患兒伴隨輸尿管囊腫或重復腎畸形,超聲檢查可發現腎盂前后徑增寬。輕度梗阻可通過定期隨訪觀察,中重度需手術重建尿路。
2、膀胱輸尿管反流:
輸尿管膀胱連接處瓣膜功能不全導致尿液逆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與輸尿管末端肌層發育缺陷有關,繼發性多繼發于尿道瓣膜等梗阻性疾病。反流易引發反復尿路感染,表現為發熱、排尿哭鬧。國際反流分級達Ⅲ級以上需考慮輸尿管再植術。
3、神經源性膀胱:
脊髓脊膜膨出等神經系統病變導致膀胱逼尿肌-括約肌協同障礙,殘余尿量增加引發上尿路積水。典型表現為排尿中斷、尿滴瀝,尿動力學檢查可見膀胱順應性降低。需間歇導尿配合抗膽堿藥物治療,嚴重者需膀胱擴大術。
4、尿路結石梗阻:
代謝異常或感染導致的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可能阻塞尿路,突發性腰腹痛是特征表現。兒童結石多與高鈣尿癥、胱氨酸尿癥等遺傳代謝病相關,超聲可見結石強回聲伴近端尿路擴張。除碎石治療外,需排查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基礎疾病。
建議每日保證1000-1500毫升飲水量,避免過多攝入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定期進行泌尿系統超聲隨訪,觀察腎皮質厚度變化。對于反復尿路感染患兒,可考慮預防性使用呋喃妥因等抗生素。發現排尿異常或生長遲緩應及時就診,重度腎積水可能需腎盂成形術保護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