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脫與腰椎間盤突出是兩種不同的脊柱疾病,主要區別在于發病機制與臨床表現。腰椎間盤突出指椎間盤髓核突破纖維環壓迫神經根,而腰脫(腰椎滑脫)是椎體相對下位椎體向前或向后移位。兩者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發病原因、癥狀特征、影像學表現、治療方式和預后五個方面。
1、發病原因:
腰椎間盤突出多由椎間盤退變、長期負重或急性外傷導致纖維環破裂。腰椎滑脫則常因椎弓峽部裂、關節突關節退變或先天性發育異常引起椎體位移。前者與髓核物理性突出相關,后者屬于椎體結構穩定性喪失。
2、癥狀特征:
腰椎間盤突出典型表現為腰部劇痛伴單側下肢放射痛,咳嗽時加重,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腰椎滑脫多見腰部鈍痛伴活動受限,嚴重時可出現間歇性跛行,但較少出現明確神經根壓迫癥狀。
3、影像學表現:
CT或MRI顯示腰椎間盤突出可見髓核突破纖維環壓迫神經根,硬膜囊受壓變形。腰椎滑脫在X線側位片可見椎體前移程度分級(Meyerding分級),常伴椎弓根峽部裂隙或關節突關節退變。
4、治療方式:
腰椎間盤突出急性期以臥床休息、甘露醇脫水治療為主,慢性期可行椎間孔鏡髓核摘除術。腰椎滑脫一度以內采用腰圍固定配合核心肌群訓練,二度以上需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植骨融合術。
5、預后差異:
腰椎間盤突出經規范治療多數預后良好,復發率約5%-10%。腰椎滑脫患者遠期可能進展為腰椎不穩,需長期加強腰背肌鍛煉,重度滑脫易導致椎管狹窄需二次手術干預。
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睡眠選擇硬板床,坐姿保持腰椎生理曲度。急性期疼痛緩解后可進行游泳、平板支撐等低沖擊運動增強核心肌群穩定性。飲食注意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體重超標者需控制熱量攝入減輕腰椎負荷。出現持續腰痛伴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礙時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