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國知名班主任田冰冰眼里,5類幸福教師的寒假生活,你屬于哪一類?

shiyingbao

寒假已到,經歷了整整一學期的忙碌,老師們終于可以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啦!

那么,這看似不算短的假期,老師們如何更幸福地度過,令這段羨煞他人的福利假期增量,應該成為我們認真思索的話題。

在杭州市春暉小學教育集團校長、全國知名班主任田冰冰看來,人不能總是終年辛勞,倦意鎖面,幸福的鑰匙握持在每個人自己的手里。每位老師都應該有能力設計一個幸福教師計劃。大膽去設計教育生活,增加些甜蜜指數、幸福指數,讓每個日子都變得充滿期待。這樣在新學期開始之日,才會覺得能量滿滿。一起來看看她有哪些具體建議吧↓↓↓

迷戀專業型

假期驛站彎道充電正當時

近乎一個月的假期,沒有各項瑣事的牽絆,可選擇沉心靜氣、修煉專業,通過內外兼修、蓄力生長,借著閱讀、寫作、新技能為自己加持,升級專業認知,豐厚專業積淀,讓新學期實現彎道超車。

趁空讀點兒,為大腦輸入新知

讀武俠小說,總有世外高人,隱居深山修煉內功,只為重返塵世時驚艷的一戰。教師行業亦是如此,內功的修煉靠持續扎實的閱讀,“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教育人離開了書,仿佛魚兒離開了水,是難有活潑潑的成長的。讀書是找回內心寧靜的源泉,讀書是持續生長的根基。讀書是教師休息的驛站,也是教師成長的加油站。有目的的選擇專業閱讀,就是有效的自主生長。

趁空寫點兒,持續輸出觀點

持續的閱讀輸入,能讓原有認知升級,讀著讀著,心中似有與作者的萬千共振,迫不及待想要輸出。那么,不妨每日持續寫作,哪怕是靈感迸發的只言片語,依然是內在觀點的二次生成。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當走完一個月,回頭看時,那些落在白紙上的文字,會在時間的力量下熠熠生輝。

趁空練點兒,深化專業素養

平日工作的忙碌,讓深度琢磨興趣愛好的時間被擠壓。堅持一項心儀已久的興趣愛好,往往會有不一般的收獲。鍛煉改善儀態,歌唱提振精氣神,寫字修煉內心……不如在此時,花一些時間去琢磨,用心去探究,深入去完成,用情去感受。有興趣愛好的人會讓自己更有魅力,更有真性情。當你沉浸其中全身心投入時,渾身會散發熱愛的光,這光也會照亮身邊的學生。

健康養生型

強身健體放空自我留空間

頸椎病、咽喉炎,這些教師職業病一定不能忽視,在寒假里更要注意自我修復,身體永遠是第一位的。少看手機,少熬夜,多鍛煉、多休養,都是寒假生活的幸福打開模式。

動靜皆宜,跑步健身來增質

外出跑步吧,在林蔭道、蜿蜒的小路,讓清冷的空氣浸潤心脾,去親身感受風從耳邊拂過,感受心臟砰砰地跳動,感受渾身血管脈絡舒張,感受身體變得日漸輕盈,堅持一個月,為身體賦能。在寒冷的北方,在陽光正好的日子,長足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家時,從久坐的座椅上站起來吧,背壁直立,讓腰身舒展,看窗外玉蘭花開,聽幾聲清脆鳥鳴,簡單的瑜伽動作,短暫的內心冥想,用時間的拉伸,節奏的調整,去主動打破持久的疲憊狀態。

刻意放松,爬山吸氧來放空

偷得浮生半日閑,有意讓腳步慢下來,一改平日上班,快步匆忙的狀態。步伐慢一些,慢一些,驅車前往大山,爬山吸氧,看青山幽幽,尋枝頭初綻的春的訊息,去發現這些多日已不曾留意的最自然的一面;累了,就在原地發呆,在自然的頻率中修復自我,發呆的時間不妨久一些,頭腦空白中仿佛這世界就空余了自己一人,在冥想或心靈寂靜中放松……

專注修復,早睡早起來補覺

改變工作日缺覺的狀態,讓自己趁著這個假期,順應自然天地的節奏,早睡早起,補充睡眠。充分享受充足睡眠后的飽足感,修復身體的點滴,為期末過后略顯疲憊的身體充足電量,讓再次啟程的時候元氣滿滿。

重回廚界型

廚神修煉美食瘦身兩不誤

教師中往往隱藏著不少“私家廚神”,平日因工作忙碌,難以日日下廚,在人間煙火氣中為家人掌勺。借著這個寒假,不妨重回廚屆,修煉“美食事業”,讓美食瘦身兩不誤。

趁空研修,琢磨幾道私房菜

趁著假期,老友們喜氣洋洋相聚,此刻,不妨親自下廚,學一道私房菜。讓這個冬日,對著菜譜,慢悠悠地洗菜、切菜,無論是大火爆炒的熱烈,還是小火慢燉的溫婉,都能讓食物的芬芳彌漫整個廚房,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為朋友關系增色。

早起鍛煉,順帶下手做早餐

為家人做一份手制的美味元氣早餐,葷素搭配,營養豐富,變換花樣,精致擺盤。冬日的清晨,坐在餐桌旁,與家人在談笑風生中吃一頓早餐,開啟活力十足的一整天。

偶爾驚艷,掌廚一桌年夜飯

疫情讓過年回家成為更為珍貴的體驗,全家其樂融融,圍桌吃年夜飯,是多珍貴的記憶啊。“廚神”老師們可化身大廚,在大年三十,為全家奉上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飯,想必也能為親情添色不少。

補償陪娃型

溫情成長適性培養有成效

常態化的忙碌,讓陪娃時間顯得不那么充足,始終心有虧欠,不如趁著假期,放下瑣碎,溫情陪伴孩子的成長,讓這一同經歷的時光,成為幸福的惦記。

閱讀增量,親子伴讀最佳時

平日工作的忙碌,親子伴讀時間總是略顯不足。趁著這個假期,不妨讓親子伴讀成為每日的必修課。一方小小的角落,一本趣味盎然的書,與孩子一起讀;哪怕兩個人一起在書房讀書,你看你的,我看我的,泡上兩杯熱飲,熱騰騰地喝著,空氣中的氤氳茶香,書中豐富的精神世界,這份彼此的依賴,就是幸福。

行動增量,親子旅行走起來

不想宅家了,特殊時期,也可以來一場簡易的親子旅行,自駕、騎行皆可,在這旅途中,增進親子的默契度,緩解期末引發的親子關系緊張,發展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其樂融融成為日常。讓生活多一些因陪伴而生長的幸福氣息,平淡生活中的“小幸福”,就是生活中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小驚喜。

勞動增量,親子開啟大掃除

年末家中大整理,不妨帶上孩子、全家上陣親自動手,你遞一塊抹布,我理一方書柜,簡簡單單的家務,凝心靜氣去做,這也是幸福的“心流時刻”。人本俗人,俗事間樁樁件件都是幸福。忙碌時精神高度集中,閑散時也能心無旁騖,這也需一份修煉。

熱愛旅游型

小眾旅游寶藏地點初體驗

疫情重卷的當下,無法暢意出境、甚至出省市去旅游,不妨挖掘周邊的小眾旅游寶藏地點,去體驗周邊往往被我們忽略的美景,去過幾天閑散生活節奏的日子。注意一定要遵循當地的疫情防控要求。

賦閑幾日,換個環境去放空

在民宿愈來愈普及的今天,可選一間心儀民宿,驅車前往,閑度幾日。放空自己,過閑時,看閑景……頂級的休閑,是心靈的閑適。當內心有溫暖的心流時,會獲得放松和滿足感,才會擁有內心的寧靜。

張弛有度,山海小城慢度日

倘若周邊有山、有海,那是再好不過。不妨選擇一個小城,騎上自行車,暢意地穿梭在小城之中。讓溫暖的海風穿過發梢,感受海邊居民閑適度日的慢節奏,張弛有度,把握一分生命的節奏,以穩穩的姿態過好常態的生活,這份平穩的氣度,意義非凡。不焦慮,不抑郁,不抓狂,你的“穩”,常常就是家庭氛圍的定海神針。

謀劃在前,方能不惑于后。五類生活,其實都不是孤立選項。在這個寒假里,希望老師們務虛地去思考如何更好地把握生命的狀態與節奏,務實地去給自己訂一個小小的幸福計劃,在一學期忙碌過后,于失衡處找尋那缺失的一角,追尋假期中屬于自己的“平凡的小幸福”。

寒假幸福生活的鑰匙,始終握持在每個人自己的手里。與你共勉。

在這里

小師妹也為廣大教師

精心挑選了一些

適合教師閱讀的書籍

老師們可根據興趣加以選擇

一起暢游書海吧

一:課堂 / 學科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生命,對課堂有效性的研究,不僅可以推動課程的實施,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的專業發展。

如何系統設計課堂教學、有效開發教學策略、提高學科教學實效?這10本書將會給您新的啟發。

向上滑動查看↓↓↓

1.《課堂,可以這么有聲有色》(鄭英)

課堂上,不僅應該有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有文明的傳遞和學生完整人格的培養。

課堂,體現著一個教師最大的價值和最高的尊嚴。特級教師鄭英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用簡潔而凝練的文字,總結課堂中的問題,并給出好用的解決方法。

2.《在有光的課堂上》(張小兵)

教師的幸福從哪里來?從學生那里來。學生的幸福在哪里?在8000多節語文課中,作者不僅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還別出心裁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教學問”,還了無痕跡地“教做人”。

以“學生眼中幸福的語文課”為課堂追求,以“讓學生的生命煥發美”為職業使命,作者一邊播種,一邊收獲,與學生共同經歷著“美的旅程”。

3.《從教走向學—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王春易等)

這本書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學習與教學研究中心”項目北京十一學校實踐研究成果。

結合數十個典型案例,提供眾多實用的策略、工具和方法,讓非常理想的核心素養目標,特別現實地落地。

4.《靜悄悄的革命》([日] 佐藤學)

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里萌生出來的,是根植于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

只有通過教學中的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改變,從“學習”、“教室”的本質出發,才能實現我們所期待的幸福學習、幸福成長,要創造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既不是追求“自學學習”,也不是讓教室解體為零零散散的個體,讓教室里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注的學習。

5.《好用的中小學英語教學游戲》( [哈薩克斯坦] 阿密娜·杜申諾娃、王小慶)

只要有一個精心設計的游戲,英語課堂就變得生氣盎然,教學效果大不一樣。

好的游戲,使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掌握了知識、增強了能力、提升了素養,師生關系也更為融洽,教與學都變為一件快樂的事。205種游戲,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輕松學好英語!

6.《好看的中國文學史》(錢念孫)

對于語文老師來說,文學素養是語文老師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養成閱讀文學作品的習慣,可以提高語文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寫作專業能力。

語文老師在課上脫口而出的佳句名篇,就如一顆顆散落的珍珠給予學生以美的啟示。而錢念孫先生的《好看的中國史》,則是將這些上下五千年的珍珠串起來的鏈條。

本書在保證學術嚴謹的前提下,以章回體講書的形式重新組織脈絡,人物為軸,作品為線,從遠古神話起筆,經詩經、楚辭、漢賦、魏晉詩文、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呈現中華古典文學的淵源流變。不管你是語文老師,還是深愛中國文學的其他科任老師,這本書都值得你好好讀一讀。

7.《給語文教師的新建議》(張祖慶)

為什么很多老師能成為骨干教師,但很難成為卓越教師?為什么聽了那么多課,依然上不好公開課?如何走出語文教學“套路太深”的誤區?

作者從自身的專業成長經歷出發,直面剖析自己的仿課史、磨課史、辯課史、敗課史,用大量鮮活的教育實踐、課例成敗,為一線教師總結了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提升專業素養,從而成為卓越教師的實用建議。

本書還可以幫助語文老師學習如何備課、如何講公開課、如何寫教案、如何聽課和評課等~其中還有一些名師課例,可以幫助老師成長提高,使其完成從語文新手教師到語文教學名師的跨越!

全書實踐性、針對性強,是一本對一線教師富有借鑒和啟迪意義的書。

8.《語文教學藝術論》(楊九俊)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學比之一般學科,應當更具藝術性。可是很多語文老師照本宣科式的講課,讓課堂很枯燥。

高中語文教科書主編、特級教師楊九俊老師說過:大有可為的語文學科,也更多地被當作技術科學對待,它所包含的豐富內容,知識的一面常常只是為編制題目提供素材,情感的一面往往被毫不可惜地浪費掉,教與學的活力和靈氣被抹殺得干干凈凈。

如果你是拋棄了情感、教學的活力與靈氣的語文老師,那么應該讀一讀楊九俊老師的《語文教學藝術論》。

本書是獻給語文教師的教學藝術手禮。總共講解19論,涉及語文的方方面面,全部都是實在的話、實在的例子和實踐中能夠具體操作的方法。

每一論都包含了老師急需的文例、教例和題例,切切實實幫助語文老師成長提高。

9.《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劉薰宇)

這套書是中國數學科普著作的開創者、著名數學教育家劉熏宇的數學科普經典。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劉老先生竟然能寫出如此通俗易懂的數學故事書,實屬不易,看了這三本書,你就會覺得現在的數學教科書就是一本公式詞典,有些枯燥無味了。

10.《科學的故事》(吳國盛)

本書講解了世界著名科學家在實踐中走過的各種彎路及心路歷程。本書展現的不僅是恢弘的科學歷史,還是百科全書式的人類進步史!通過本書,你將認識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等人類巨匠。還可以了解到幾何學、天文學、地理學和力學的邏輯體系。

本書還是一本絕佳的科學課外讀物,能夠讓老師在講解相關知識時更加生動,讓學生理解定理及發明背后的故事,助力學習。

讓我們一起讀這本書,回顧科學的起源,再歷科學復興之路。

二:教師成長 / 教師素養

新時代的教育挑戰,要求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熱愛教育事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精心組織教學,積極參加教育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的成長之路是一條學習之路、追求之路、奮斗之路。在這條路上,如何乘風破浪,實現持續成長?這11本書將成為你成長路上的好伙伴。

向上滑動查看↓↓↓

1.《照亮校園的常識》(吳非)

教育的基本原則,是了解常識、尊重常識。常識偉大,也很平常,它就在我們身邊。

2.《邊教書,邊成長》(陳文)

在落實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面臨深刻的轉型挑戰。書中實用的成長策略表明,教師只有重視自己的經驗,不斷反思,才能成功應對成長路上的各種挑戰。

同時提醒教師:新的教育挑戰要求我們不僅要做持續的實踐者,還要做終身學習者,更應該成為思考者。

3.《教書這么好的事》(冷玉斌)

教書人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讓自己成為一種陪伴,幫助學生度過一段光陰。

教書的另一樁好,就是會伴隨無數的挑戰。向無處求一個有,與光陰同行,讓成長發生,這也是教書的好。教書這么好的事,要實實在在好起來,還是得一部又一部書打底。

4.《讀書成就名師》(修訂本)(張貴勇)

從普通教師到名師,看似很遠,其實很近,重在借助閱讀開疆拓土。

史建筑、程紅兵、于永正、吳正憲、李懷源、華應龍、王雪娟、夏昆、竇桂梅、王崧舟、閆學、鐘志農、周益民、冷玉斌、吳非,15位名師的閱讀故事,你總能從中有所收獲。

5.《產生奇跡的行動哲學》( [日] 德田虎雄)

朱永新曾說:“這本書很薄,很小很小的一本小冊子,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名著,就是一本很普通的書。也許其他人讀了可能不會像我這么激動,那么興奮,但這本書的確對我產生了一生的影響。后來我能夠做一點事情,能夠有這樣一點抱負,能夠把新教育實驗作為我一生的追求,我覺得可能與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有關。”

6.《馬世民的戰地日記》( [英] 馬世民)

任正非在序言中說:“中國正處在一個發展時期,馬世民的故事對中國的青年人有許多啟迪的益處。正是許多像馬世民那樣的中國青年人,與勤勞勇敢的十三億人,一同推動祖國的未來,朝向才更加美好。……對于今天快速發展的中國來說,馬世民對當代年青人,是一個非常好的榜樣。對我來說,他是一個實在豐富的老師。”

7.《學記》( [戰國] 樂正克)

顧明遠讀這本書時說:“《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成書于戰國后期,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較系統的論述教育的著作。有許多精辟的教育思想,符合教育規律,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學記》的內容十分豐富,是非常完整的教育學專著,應當成為教師的必讀書,希望我們的老師都能讀讀,領悟教育的真諦。”

8.《學校如何運轉》(李希貴)

作者積累30年教育管理經驗和教訓,結合北京市十一學校等的具體管理實踐,從組織結構入手,把學校管理的“科學特性”梳理出來,闡明規律,提供方法和工作模型,全面深入地闡述了學校的運營哲學和方法論,提醒人們扣好學校管理的第一粒扣子。

9.《教師的急救箱:迅速消除你的職業倦怠》( [美] 珍妮?格蘭特?蘭金)

任何行業都有可能會產生職業倦怠,但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尤其不容忽視!

如果因為忙忙碌碌的教學工作,忘記了享受生活,忘記了剛開始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時的那份激情,那么就打開這本書吧!

10.《給教師的信》(朱永新)

2020年,中國教育報刊登《朱永新給教師的一封信》,引發教師們的強烈共鳴。信中寫道:教師職業的復雜性、可變性是內隱的,不被普通人發現的。但是,在教育實踐中,它又是外顯的、深刻的。

或許只有當過老師的人,才明白老師的工作是多么得繁雜。也正因為這種內隱的繁雜,要求著教師不斷學習,在面臨困難時,方能處事不驚。那么,教師要如何學習呢?信中寫道:任何學科的教師,如果沒有專業閱讀的訓練,沒有相對成熟的專業素養,是難以真正承擔起“復活知識”的重任的。

所以,我們要加強專業閱讀的訓練。在《給教師的信》一書中,朱永新老師為老師們介紹了教師如何通過閱讀促進自身成長,并在教學過程中,變得更加專業。

11.《教育寫作:教師教育生活的專業表達》(顏瑩)

教育寫作是針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寫作,主要包括教育敘事、教育案例分析、教學反思、教學論文、教育隨筆、教育書評、教學專著等。

踐行教育寫作并能夠堅持的老師,成長及專業化的速度會快于普通的老師。缺乏教育寫作經驗且不去學習的老師,總覺得教育寫作很復雜、很神秘,當需要寫作一篇教育文章時,首先想到的往往不是自身教育教學生活中的那些經驗或教訓,而是道聽途說的某些教育理論,某些讀起來永遠正確卻又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的空洞說教。

如果這樣,老師在自身領域將很難成長。顏瑩老師主編的《教育寫作》就是專門為不會教育寫作及不敢嘗試教育寫作的一線教師編寫的。用教師“聽得懂”的方式,講明“說不清”的門道,幫助教師解決“寫什么”、“如何寫”及“寫作難”等問題,是助力各位老師邁出教育寫作第一步的好幫手。

三:家校教育 / 德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可見,對學生開展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培養與指導。

為了促進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加強德育教育,真正達到家校攜手,共同培養孩子的目標,這些書目將值得您一讀再讀。

向上滑動查看↓↓↓

1.《解碼教育》(鐘啟泉)

不少老師都會有這個疑惑:我已經很努力地教了,可是孩子就是學不會,為什么呢?這可能與我們一貫的灌輸式教育方式有關,灌輸式教育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形成。

鐘啟泉教師的《解碼教育》一書中,用“課堂研究三部曲”的方式,幫助老師搭建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進行科學探究過程的模型,從而達到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的目的。

這三部曲分別為:第一曲是真實的學力,主要解決兒童閱讀素養的教學策略,兒童成長心態與反思能力的養成;第二曲是探究的課堂,這部分主要幫助老師重新認識實證研究測驗,練習作業設計、學會提問等;第三曲是成長的教師,主要幫助教師發現經驗學習與實踐性知識形成的機制,梳理教師的工作特性與成長類型,最終樹立教師成長的路標。

鐘啟泉老師的“課堂研究三部曲”,幫你解開教育的密碼。

2.《兒童心理學》( [英] 烏莎·戈斯瓦米)

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重視。《兒童心理學》以可信、前沿、易讀的方式,講述了童年期的依戀、學習和社會認知,突出了童年期“安全依戀”的重要性,分析了學習的過程。

本書很好解釋了家長和教師經常遇到的問題:兒童與同齡人的關系為何對于心理發展尤其重要?兒童如何以及為何發展成現在的樣子?現階段的發展為成人期奠定了怎樣的基礎?

閱讀本書,讓自己做一名了解學生心理的老師吧。

3.《學生個案診療》(王曉春)

班級里的孩子,基本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不寫作業、有的交頭接耳、有的逃課打架……就像醫生看不同的病人給出不同的藥方一樣,老師也要針對學生出現的不同問題,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可是很多老師面對學生的諸多問題,一時不知所措。本書為教師呈現了原汁原味的學生個案診療過程,手把手教老師做好問題學生診療。

本書經歷六個完整的學生個案診療過程,具有很強的體驗感、融入感。既有學理分析,又有真實案例的診療,教給一線教師真正可以帶得走的能力!閱讀本書,讓你面對問題學生時不再抓狂、無奈。

4.《愛的藝術》( [美] 埃里希·弗洛姆)

于丹說:“最早讀到這本書是從中學要到大學的時候,這樣一本書對于16歲的孩子,影響力,振撼力有多么大嗎?因為那個時候是情竇初開的時候,在了解愛與被愛的時候,這本《愛的藝術》不僅僅是講狹義的男女愛情,他其實是告訴你一種,愛才是人格整體的展現。

愛即是人的一種本能,更是一種社會化的能力。一個沒有發展出自己人格的人,是掌握不了愛的。所以這本書被譽為當代愛的藝術理論專著中最最著名的作品。人格與愛,愛不僅是一種意愿,還是一種能力。

所以《愛的藝術》這一本經久不衰的一本書。還是值得大家好好去閱讀的。”

5.《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蘇] 蘇霍姆林斯基)

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于發現并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后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

6.《做班主任,真有意思!》(張玉石)

班主任的工作復雜而繁瑣。除了上課時有些學生經常開小差、課間學生打鬧屢禁不止,更讓人頭疼的是不時有學生“早戀”,有的家長也不讓人省心,而且溝通困難……

如果能有辦法高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你就會發現,做班主任原來這樣輕松、有趣!正如張玉石老師的實踐所證明:做班主任,完全可以把有意義的事做得有意思!

7.《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修訂版)(閆學)

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20多年來,閆學帶著這個教育界的終極問題上下求索,最終發現,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答案。

今天之所以還要學蘇霍姆林斯基,是因為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看到了教師的本分。

離開了校園,離開了學生,

您的寒假有什么別樣的安排?

您有沒有給自己制訂計劃呢?

比如,好好寫篇論文

參加我們的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比

快來留言說說吧~

最后,

祝大家寒假快樂哦!

綜合人民教育、第一教育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