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三
“初生蛋”和“功能蛋”更有營養
一般來說,雞在生長期130~160天之內所產的蛋都會被稱為初生蛋。沒有任何檢測證據表明,初生蛋的營養素含量比普通雞蛋更多。
實際上,初生蛋個頭較小,每個約40克,因重量不夠標準,在國外是不允許出售的。功能蛋是指通過飼料技術使雞蛋富含鋅、碘、硒、鈣等營養素。
這聽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因為沒有標準也不好檢測,很多產品都有過度宣傳之嫌。
誤區四
蛋黃越黃營養越好
蛋黃顏色與其含有的各種色素有關,其中一些色素如胡蘿卜素等的確具有營養價值。不過,現有的技術手段很容易讓蛋黃顏色加深,不僅與營養無關,還會帶來安全隱患。
開水、牛奶沖泡
這是少數人的專利,一般人吃不下,這種吃法很多人不敢嘗試。當然,就其營養成分和功效來說,可以打90分。
煎雞蛋
有一些人吃雞蛋的方法就是不同,非要將雞蛋炸得熟透,兩面膠黃,事實上,這種雞蛋營養成分就會降低,還富含大量油脂。如果評分的話,最多80分。
生吃
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是和生吃,也不是所有的食物生吃的營養價值最高。雞蛋就是如此。生雞蛋里可能含有一些細菌,只有加熱煮熟之后才能將這些細菌消滅,而且生吃雞蛋只能吸收雞蛋營養的30%到50%。
吃雞蛋的幾種誤區
誤區一
紅殼蛋比白殼蛋有營養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紅殼蛋更有營養,市場上紅殼蛋的價格也更貴。檢測表明,蛋殼的顏色和雞品種有關,與營養無關。
蛋殼的顏色和雞品種有關,與營養無關
誤區二
農家蛋更營養
真正的農家蛋(土雞蛋)可能會更好吃一些。但檢測表明,農家蛋的各個營養素含量并不比普通雞蛋更高。另外,放養土雞的產蛋環境衛生狀況不好把控,雞蛋受到糞便污染的可能性較大。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