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9日北京衛視(BTV)養生堂20141209期節目內容程凱:身體自帶的“百寶箱”(2)。邀請到的專家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程凱。給大家講解寒分幾種,蔥白的功效,我們身上的蔥豉湯在哪里,畏寒,身上的附子理中丸在哪里,甘麥大棗湯的功效等相關內容。
人有三種寒,有些是外邪寒證,比如惡寒,平常出門受寒了,就是惡寒。有內在的寒證,寒性食物容易讓人畏寒;以及會產生奇怪癥狀的假寒。今天程博士用家里常見的三樣食物為主藥治之,并且還會教你身上自備的治療穴位。
蔥白:味辛,性溫,發汗解表,通達陽氣。可別小看這個蔥,它自古以來就是入藥的,很多的經典方里都用到它,比如今天咱們講驅寒,就可以用到蔥豉湯這個方子。那么我們身上的蔥豉湯在哪里呢?
畏寒是指,凡屬多科慢性虛損性疾病,發展至嚴重階段,多以臟腑氣血陰陽虧虛為主要表現,也屬陽虧畏寒范疇。很多消耗性、慢性、功能衰退性疾病,出現類似虛損的臨床表現均可能出現畏寒怕冷為主證的疾病。
附子理中丸具有溫中健脾的功效。所謂“理中”就是調理脾胃的意思,脾胃為氣機升降之中樞,因此要用一些溫中散寒的藥物進行調理。那么我們身上的“附子理中丸”在哪里呢?附子理中丸配方:附子,人參,白術,干姜,甘草。
程博士指出,更年期婦女可見假寒癥狀,常表現為莫名的感覺寒冷,但是自覺沒有任何原因,并且伴有心情煩躁,焦慮的癥狀,都要考慮是否有假寒的癥狀存在了。
甘麥大棗湯有養心安神,補脾和中之功。主治臟躁,即更年期綜合征。小麥能和肝陰之客熱,而養心液,且有消煩利溲止汗之功,故以為君;炙甘草瀉心火而和胃,故以為臣;大棗調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為佐。那么我們身上的甘麥大棗湯在哪里,又該怎么按揉呢?
甘麥大棗湯配方:炙甘草12克,小麥18克,大棗9枚。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