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專家說:喝茶可以養生,也可能要命

shiyingbao

入秋以來,小京的嗓子就經常干咳發癢。秋天真是個傷不起的干燥“季”呢。

便在網上尋了一藥方,名喚清咽茶,其實不是茶,它是由金銀花、抗菊花、桔梗、麥冬、板藍根、玄參、甘草、加水煎煮取汁,代茶飲。小京喝著倒是很見效,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只是取材麻煩,制作繁瑣。小京想:如果真的只是喝喝茶就能治療身體疾病,豈不甚好!于是小京采訪了一位神秘低調的茶學專家——Z老師,她告訴我:茶喝當然能治病,但是喝錯了會要人命!

Z老師,國家高級茶藝藝師、茶道講師、一級評茶技師。北京二環內某知名茶館“掌柜的”,她一直致力于茶文化、茶知識的普及、推廣和傳播工作。

她告知小京,雖然茶文化博大精深,茶知識深奧淵博,但是現在很多文章卻沒有正確宣揚茶文化,正確普及茶知識,而是夸大了茶治療和養生作用,有一次她看到一篇有關茶養生的文章,開頭就寫到:沒有一款飲品,可以像茶那么無副作用;沒有一款飲品,可以像茶那樣隨意可喝……

“這絕對是錯誤的!”她坦言,茶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茶葉不僅有益心血管健康,還能預防,延緩衰老,但是茶不可以隨意喝,而且有副作用!她舉了一個例子。

李時珍年輕時很愛喝茶,但他到了中年以后,胃氣減弱,一度依然像年輕時那么喝茶,結果備受其害,有時表現為胸悶嘔吐,有時腹冷泄瀉。他把這個經驗教訓寫到自己所著的《本草綱目》中,以警示大家。于是便有了《本草綱目》記載的茶葉“飲之宜熱,冷則聚痰…… 大渴及酒后飲茶,水入腎經,令人腰、腳、膀胱冷痛,兼患水腫、攣痹諸疾……空腹最忌之。”意思是說,喝冷茶會使體內濕濁凝聚成痰;大渴及酒后飲茶容易傷腎,導致腰腿及小腹冷痛、水腫、肢體痙攣疼痛等。因此,飲茶宜熱、宜少,空腹最忌喝茶。此外,饑餓時、生病期間均不宜喝茶,服中藥期間也最好不喝茶。

那么,如何才能喝對茶?

首先,因人而異。

中國的茶分為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六大類。六大茶類茶性不同,對人體的影響也不同。

紅茶性溫,適合胃寒、手腳發涼、體弱、年齡偏大者飲用;綠茶性寒,適合體質偏熱、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飲用,綠茶有很好的防輻射效果,非常適合常在電腦前工作的人;黃茶性寒,功效跟綠茶大致;白茶性涼,適用人群和綠茶相似,但“綠茶的陳茶是草,白茶的陳茶是寶”,陳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 青茶(烏龍茶)性平,適宜人群最廣;黑茶(普洱茶)性溫,能去油膩、解肉毒、降血脂,適當存放后再喝,口感和療效更佳。

小京經常在電腦前碼字,本該喝些綠茶防輻射,但是女性體制偏陰寒,因此綠茶要少喝,益多喝性溫的黑茶(普洱茶)或性平的青茶(烏龍茶)。

其次,因時所需。

一年四季,不同季節喝不同的茶。

春天喝茶重點,在于散發冬天積郁在體內的寒氣,推薦喝鳳凰單從、茉莉花茶、珠蘭花茶、桂花花茶、玫瑰花茶。鳳凰單從和花茶香氣濃郁,爽而不濁,可以幫助散發寒氣。同時令人精神振奮,從而有效的消除春困。

夏天宜飲綠茶,既能消暑解渴,又能增添營養。常飲綠茶能防癌和降血脂,防電腦輻射,同時吸煙者可減輕尼古丁傷害。推薦茶葉:鐵觀音、龍井、毛峰、碧螺春、珠茶、珍眉等。

秋天最該喝青茶,青茶的性、味介于綠茶、紅茶之間,不寒不溫,既能清除體內余熱又能生津養陰,可緩解人體干燥的生理現象。大家可以嘗試烏龍、水仙、鐵羅漢、大紅袍等。

寒冬時節,人體生理功能減退,提高抗病能力,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冬天最適合喝紅茶,比如,祁紅、滇紅、閔紅、湖紅、川紅、粵紅等紅茶,可以養陽氣,給人以溫暖的感覺;熟普洱可以暖胃驅寒,消食化積。此外,冬季人體食欲增強,進食油膩食物后,喝紅茶可以去油膩,開胃口。

當下正值秋季,Z老師建議大家換喝青茶養生,同時青茶還可以緩解小京近日來的口感舌燥,喉嚨干癢癥狀。

最后,節制飲茶。

Z老師說:人一天喝3杯茶就可以了。

第一杯是早茶,適合早飯后9點到10點飲用,可以起到提神、排毒、抗疲勞的作用,早茶最宜選花茶。

第二杯是午茶,在午飯或午覺后的1點到3點飲用最好。午茶可以適當濃一些,綠茶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病毒等保健功能,最為合適。

第三杯是晚茶,適合晚飯后6點到7點喝,紅茶有降血脂、助消化的功效,是晚茶的最佳之選。

Z老師一邊認真地講,小京一邊緊張地流汗。因為小京通常是,一種茶泡一天,從早喝到晚……

Z老師還強調:喝茶最好在餐后半小時至1小時后再喝,飯后直接喝茶,會妨礙人體對鐵質和蛋白質的吸收;睡前也要少喝茶,以免失眠;喝茶后別嚼茶渣,可能含有微量的鉛、鎘等重金屬元素以及不溶水性農藥,有潛在風險。

而小京我,空腹喝茶,吃完飯喝茶,睡覺前喝茶,喜歡嚼茶葉。總之,小京喝茶如喝酒,張狂豪邁,極其要命!總之,一天之內,喝茶要節制,少則為妙。

喝茶的學問太多,Z老師表示一時間也講不完,她告訴我們,真正好茶之人,其實并不關注養生。因為習慣了喝綠茶,再好的鐵觀音也覺得像梅菜干;習慣了喝紅茶,會忍受不了綠茶的生青味;習慣了喝普洱,會忍受不了很多茶的清淡……

如果把喝茶當成一種養生手段,那么,就一定要對自己的體質、茶性,以及飲茶時間、方法等有非常清楚地認知,不然不僅起不到養生的作用,還會不小心要了自己的命!

·END·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