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堂》節目可以作為中國傳統醫學文化傳播的窗口,讓世界通過它而更加了解中醫。它與娛樂節目不一樣,我覺得主持《養生堂》欄目可以實實在在幫助到別人。
——北京衛視《養生堂》欄目主持人 雅淇
在北京電視臺三樓咖啡廳的一角,我見到了剛錄完節目,扎著丸子頭向我走來的楊雅淇。這是她主持《養生堂》欄目的第二年,兩年時間,說長不長,卻讓這位美麗的朝鮮族姑娘對生命有了更多的敬畏之情。
“時間是一種慷慨,身體健康尤為重要。”
緣起:小小的主持夢
楊雅淇在兒時就已展現出對播音主持的向往和天賦,夢想的幼苗早已在她的心中萌發。醉心于閱讀的小雅淇很愛看《小學生優秀作文》和《中國電視報》。
“小時候我就對電視節目開始有些關注了,電視報上對電視作品的介紹總讓我很著迷,”雅淇興奮地說著,連表情都有些雀躍,“《小學生優秀作文》一訂就是好多年,我的作文也被登載過。我喜歡閱讀文字,也喜歡寫字,做文科的題目,我怎么做都不會膩。”
在那個青澀的年代,很多孩子會對展現自我心懷膽怯,但小小年紀的她卻很樂意在晨讀時間帶著同學們一起朗讀。在學校的歌詠比賽里,總能看到她活躍的身影。
隨后,雅淇也參與到校園廣播的播音活動中,稚氣未脫的她,拿著話筒,用自己的聲音為校園帶去了歡樂和活力,在那時候,她才知道原來有個職業叫作主持人。
少年時期的雅淇將主持人作為努力的目標,青年的她也依舊在為主持事業而努力。從小到大,楊雅淇一直是個乖巧的女孩兒,深得家人和老師的喜愛,她總是默默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在中國傳媒大學讀書期間,學霸形象便一直伴隨著她,后來,她順利進入北京電視臺工作,真正實現了夢想,成了一名“電視人”。
沉淀:經歷成就未來
工作后,雅淇曾主持過多檔節目,在2008年被韓國SBS電視臺的導演裴相萬看中,參與主持了近兩年的韓國大型真人秀娛樂節目《爸爸加油》。
雅淇直言,在韓國的那幾年是對自己的一次歷練,在一個陌生的國家,與一個陌生的外國團隊合作,每天都面臨著許多挑戰。“這檔綜藝的錄制要求是‘一錄到底’。”也就是說,她必須戴著耳返,根據導演給出的“信號”隨機應變,這對主持功力是一個近乎嚴苛的考驗。
2013 年,雅淇與北京電視臺《SK狀元榜》結緣,她對這檔欄目投入了十分深厚的情感,“我很愛和孩子們一起做節目,雖然都是中學生,但很多時候他們是我的老師,帶著我一起成長。”她說,參加這檔欄目的孩子都是實力超群的佼佼者,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學習的熱情深深打動了自己,讓她也不斷學習,不斷前進。
經過10年的歷練和積累,雅淇的主持可以穩重內斂,也可以活潑大方,在臺上她永遠帶著燦爛的笑容、洋溢著青春的活力。每次錄制節目之前,雅淇都會先跟觀眾們“嘮叨嘮叨”,說說今天的主題,聊聊錄制的步驟,喚起他們的積極性,而她自己也會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錄制工作。
雅淇喜歡將自己叫作“從孩子身邊走出來的主持人”,她用主持青少年節目的那種青春活力,感染著每一位觀眾,讓臺下的叔叔阿姨們也能煥發出青春光彩。
結緣:進入《養生堂》
工作中,雅淇始終保持著一顆“學習心”。進入《養生堂》欄目,雅淇要從益智競賽類節目轉型為中老年養生健康節目主持人,其難度與挑戰可想而知。除了要不斷學習和積累各種醫學保健知識,如何讓觀眾接受自己,是雅淇面臨的一道難題。
以前我主持的都是綜藝類的節目,突然轉型難免有些不適應。《養生堂》的符號性很強,知名度也高,幾位主持人都各有特色,而我作為一名新主持人突然出現,觀眾肯定需要時間來接受。
談起那段磕磕絆絆的“摸索”時光時,雅淇帶著暖人的笑容,仿佛那些質疑的聲音和自我的迷惘,都不曾發生過一樣,她將初入《養生堂》的自己比作一張白紙,正因一片空白,才更具可塑性。
剛接觸《養生堂》節目的雅淇,只知道這是我國健康養生類欄目的第一品牌,但并不清楚它到底有著怎樣的影響力,直到有一次她赴日本北海道主持一檔晚會,在當地遇見了一位愛看《養生堂》的僑領,他能準確說出《養生堂》欄目播出的時間、邀請的專家和幾位主持人的名字,完完全全是位“鐵粉”。在他的推薦下,《養生堂》節目在日本的華僑群體中已經“家喻戶曉”。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養生”,《養生堂》欄目在美國、日本、加拿大、法國等國的華人中廣為流傳,當她主持海外華人華僑大聯歡期間,一位受邀的加拿大僑領也向她表示自己是《養生堂》的忠實觀眾。
都知道中醫博大精深,廣大的海外僑胞都是《養生堂》的堅實后盾,我們為何不能讓它走出去呢?
這個“大大的心愿”在雅淇心中不斷膨脹,她希望《養生堂》能夠作為中醫文化傳播的窗口,真正走出國門,讓世界了解中醫,也希望自己能在有限的職業生涯中陪伴它走向世界各地。
升華:對生命多了一份敬畏
“主持《養生堂》后,我對生命多了一份敬畏之心。”這是雅淇寫在微博里的一句話。
采訪時,我問她因何事所感而寫下這句話,她向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曾有位上過節目的醫生跟她說起過一件事,這位醫生某天接到一例須立即進行手術的急診患者,但他在進行傷口縫合時不幸被針扎傷,恰巧這位患者是位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在場的護士都勸他趕緊處理傷口以免造成意外,但他心里只想著一件事:把患者放在首位,直到手術結束才考慮自己的狀況。所幸的是,經過后續處理和檢查,他確認沒有被感染。
說到這里,雅淇也松了一口氣,“我覺得用‘偉大’這個詞形容醫生一點兒也不夸張,他們是做善事的人,《養生堂》節目也一樣,所傳遞的都是大愛,它與娛樂節目不同,我感覺自己上節目就像做善事一樣,是實實在在地幫助他人。”
人生:成就卓越,做自己想做的事
書法獲獎、參演話劇、出過單曲等經歷,乍看下似乎不太符合主持人的設定,但這就是雅淇。“練習書法是磨煉心性的最好途徑,也是對品格的一種磨煉”,雅淇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練字,一練就是幾十年,“字如其人”,人做好了,字就能寫好;而字練好了,人也定能做好。在如此浮躁和令人焦慮的社會環境下,她依靠練字修身養性,保持自己的本心。練字也是雅淇疏解壓力的方式之一,聞著墨香,心情就能平靜下來。“這可比大吃大喝一頓劃算多啦,又省錢又修身養性。”雅淇笑著說。
2010年,雅淇以《李雷和韓梅梅》中英語老師Miss高的形象站在了話劇舞臺上,她作為話劇演員跟著劇團全國巡演,整整演了100場,收獲友情之余,也提高了團隊合作的意識。話劇不像電視節目那樣可以剪輯,要求演員必須有深厚的舞臺功底和應變能力,雅淇也很享受站在臺上被“直播”的感覺,“演過話劇之后,我什么都不怕了,仿佛站在臺上就沒有我應付不來的情況。”雅淇自信滿滿地說道。
有記者曾說過,雅淇是一位復合型主持人,刷新了觀眾對主持人的理解,她主持的節目橫跨娛樂、綜藝、音樂、醫學、養生、美食、運動、教育等多個領域,屬于不可多得的主持人才。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她能通過《養生堂》等節目,繼續為大眾帶來更多精彩實用的內容。
(圖片由雅淇提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