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醫講究“四時養生”,那么秋季又該如何養生呢?

shiyingbao

2.晝短夜長現象明顯。

白天為陽,夜晚為陰。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轉變為陰盛的關鍵時期,人體陰陽的代謝也開始向陽消陰長過渡。

3.氣溫逐日下降。

秋季養生原則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夏季過多的耗損應在此時及時補充。立秋過后氣溫逐漸由升溫轉成降溫,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人極易倦怠、乏力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調理十分合適。

秋季氣候由熱轉寒,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轉變為陰盛的關鍵時期,人體陰陽的代謝也開始陽消陰長地過渡。故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養生方法

秋天是一個干燥的季節,燥邪的特點是易傷津液,因此秋天常常感覺到口鼻或咽喉干燥、干咳無痰、皮膚干燥等,防治秋燥是中醫秋季養生的主要方法。

? 睡眠調節:

秋天,天高風勁,使肺氣收斂,因此睡眠應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時頭向西臥為好。深秋時節氣候較寒冷,不宜終日閉戶或夜間蒙頭大睡,要養成勤開窗通風,夜間露頭而睡的習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呼吸疾患。

? 秋季精神調養:

秋季,五臟中肺屬金、七情中“憂”也屬金,四季中秋也屬金,所以秋天容易使人產生悲傷的情感,耗傷肺氣,這叫“悲則氣消”。因此,在精神調養上也應順應季節特點,以“收”為要,做到“心境寧靜”,這樣才會減輕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才能適應秋天的特征。

如何才能保持心境清靜呢?簡單地說,就是要“清心寡欲”。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會破壞神氣的清靜。在現實生活中,則要求人們把精力多用在工作上,而不要“爭名在朝,爭利于市”,多做好事,多做奉獻。

? 運動禁忌:

秋日清晨氣溫低,鍛煉時不可穿單衣去戶外活動,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鍛煉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因為人體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

鍛煉時,衣服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待身體發熱后,再脫下多余的衣服。鍛煉后不要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 秋季飲食調養:

秋季應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飲食調養應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進行生理性調整,飲食宜養陰、滋潤多汁。其具體原則如下:養肺為要、少辛增酸、宜多吃粥、宜多吃魚。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