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立春節氣道家正善治養生法

shiyingbao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備最快樂!

傳播:國學丨文化丨親子丨教育丨中醫 | 健康

傳遞:愛地球 | 愛萬物 | 正能量

四時中的春時,又稱為春季,是年度周期律中的新年初始。

在周而復始的年度周期律中,立春是春季開始的標志,表征最嚴寒的時期基本過去,氣溫以此時間的度和數為節點開始回暖,人們可以逐步嗅到春天能量輸布的氣息。

立春的時間在每年公歷2月3日到5日,

太陽到達黃經315度,

是干支歷里新的干支紀年以及寅月的起始。

此時,天地能量開始進入仁德木炁的輸布期。

在傳統文化尊道貴德、順天應人、修身治事的法則與規律中,一年之計在于春。

老子在《德道經》中使用過一次春字,即第六十四章《食母》中的:“眾人熙熙,若鄉于大牢,而春登臺。”

這里面的寓意非常深遠。

修身養生實踐者需要搶占時機而及時進行“春登臺”,把握住一年中點亮心燈照亮內身國的最佳時機,從而真正進入內光明修身的真實階段,將慧盲轉變成慧識,慧觀內身國,迅速提高修身實踐的質量與層級。

“春登臺”,說明這一年當中僅有這一次機遇和機會,天地運用木仁德之炁,扶生長養萬物。

而修身者體內此時得天地的木炁能量,則心火能強化,心與腎這一對火與水的變化中所藏的真水與真火就容易被提純。

尊道貴德,道德行世,只要以立信為本,將四時之度、數、信深立在心靈意識當中,就能夠把握住天地運用木仁德之炁促生長養萬物的時機,獲得自身木炁仁德能量提升的機會。

一、立春的正善治養生

在立春節氣以及戊寅和己丑這兩天,靜下心來關注自己左足的掌、背、腳趾以及左足踝關節以下部分,敏感的人常常會感受到左腳與右腳的溫度是不太一樣的,這就是天人合一的能量變化的同步感應。

特別是在立春這個節點,尤其要注意準確把握五運六炁(氣)對應我們身體的這種作用力。

春季是人體肝陽亢盛之時,所以人的情緒容易急躁。初春氣壓低,天氣多變,常使人的情緒產生較大波動。

應重視心理保健養生,使心胸開闊,性格開朗,情緒豁達,心態平和。應注意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在風和日麗的天氣里,不妨約幾位好友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鮮空氣,舒展筋骨,暢達情志。

拴心猿,鎖意馬,閉六根,束身心,應當貫穿全年的每一天。

尤其在立春這天,要高度注意身識、口識、意識的修養自律,立正以祛邪,以仁德的慈愛孝悌規范心身言行,直到古清明。

如此才能有效地保護好肝木和脾土,少疾病,遠禍殃。

(一)立春養生要點

1.沐浴滌塵

01

立春時搶占最佳時空點,使用五種草藥煎水沐浴,可以使草藥中的五氣借助立春天地陽炁發動、互動的強大力量,

對我們的身識進行推動、溫熙、清理,促進“緣督”修身,達到清靜身心、健康身心的效果。

《沐浴身心經》云

:“沐浴內凈者,虛心無垢;

外凈者,身垢盡除。

存念真一,離諸色染,證入無為,進品圣階,諸天紀善,調湯之人功德無量。

……

五香者,一者白芷,能去三尸;

二者桃皮,能辟邪氣;

三者柏葉,能降真仙;

四者零陵,能集靈圣;

五者青木香,能消穢召真。

此之五香,有斯五德。”

“沐浴內凈者”,就是要求保持心內的清凈和身國內的清凈。

白芷的能量能夠直接滲透至三尸所居之處,將其清理出體;

桃樹的皮具有祛邪氣的功效,桃符也具有驅邪辟邪的功用;

柏樹葉的香炁能量有助于通達質象境內;

零陵香具有促進在質象內召集體元的功效;

青木香的質象性功能,主要是清除各種污穢的能量,促進質象的清潔與清靜,有益于物相與質象間的交流互動。

2.根治寒濕之病

02

《黃帝內經·靈樞·歲露論》曰:“其以晝至者,萬民懈惰而皆中于虛風,故萬民多病。

虛邪入客于骨而不發于外,至其立春,陽氣大發,腠理開。因立春之日,風從西方來,萬民又皆中于虛風,此兩邪相搏,經氣結代者矣。”

對于醫生或者養生愛好者,如果能夠把握好立春這一天,則會有非常好的療效。

凡是濕邪侵入體內關節骨骼和肌肉的,例如關節炎、肌肉痛、腰肌勞損、肩周炎等,經歷了秋天和冬天以后,治療的難度會比較大。

特別是立秋或立冬以后受寒的,即使經過治療,骨節寒痛表面看起來好像是治好了,其實濕邪仍難以完全透發于外,里面仍然會殘留晦氣。

所以,應當把握好立春這一天,運用相應的方法,祛除體內的寒氣,例如溫泉泡浴、藥袋浸浴、桑拿藥蒸等。

3.防風邪致病

03

在多風的春天,需要注意防止風邪致病。

人體的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風、寒、暑、濕、燥、火六氣會乘虛而入,導致人體發生疾病,這種情況下的六氣是不正之氣,所以又稱為“六邪”。

傳導、輻射、對流是各種能量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而風是其中最強大的媒介。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曰:“故風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

風邪是多種疾病的誘發因素,而其他五邪(寒、暑、濕、燥、火)往往是依附于風邪來襲擊人體的。

尤其是在立春節氣,風邪能通過侵犯體表使毛孔打開而進入人體,特別容易攻擊人體陽氣聚集的部位,如背部、頭部、上肢等。

如果風邪竄到人體表面,會引起蕁麻疹、皮疹、皮膚瘙癢等問題;如果竄到頭部,就會使人頭痛,整天發困;

如果竄到關節上,會引發關節疼痛;如果竄到肌肉里,就會導致肌肉酸痛等等。

所以,很多人在春季里容易感覺到腿重、乏力。

防風邪致病,平日要注意防風避風,適時增減衣物,夜間一定要關好門窗;通過修身和養生的實踐,主動提升體表的衛氣,是最佳的防治方法。

再者,要適當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量,以增強人體抵抗力。沐浴或者泡腳后,要及時穿好衣服,避免被風邪襲擊。

4.夜臥早起

04

立春以后,就可以比在冬季時睡得晚一點。

如果在冬季時晚上九點、十點就睡,那么在春季可以到十點、十點半再睡,睡覺前最好堅持調息靜養一段時間,最晚也要在晚上十一點之前上床睡覺。

早晨可以比冬季時起得早一些,六點鐘起床,到戶外去散散步,并做一些體能鍛煉。

有一部分人一到春天經常會睡到半夜就醒來,好半天睡不著,到了早上反倒困得起不來床。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肝臟氣血不足。

到了春天,人的陽氣與氣血都是從里往外調動,陽氣白天行于外,晚上歸于內,如果肝血充盈,到了晚上陽氣容易蟄伏起來,人的睡眠就會比較好;

如果肝臟的氣血不足,氣的推動力弱而造成血不歸經,那么陽氣就找不到藏身之處,到了晚上人就會睡不著覺,或是睡著了也容易醒。

而到了清晨五點左右肺經當令的時候,血液推陳出新,人就又能再小睡一會兒了。

肝喜潤不喜燥,由于水生木,所以腎水智德能量的強弱、腎水能否滋養肝木,決定著人在春天里是否會焦躁不安和失眠。

所以,解決春天不易入睡或是睡著易醒的問題,關鍵是要滋補肝腎。

5.經常運動

05

一年之中,人體內的氣血在五運六炁(氣)的強大作用力下,經歷了冬季的收斂藏伏而進入生發的春季。

伴隨著一陽來復,二陽降臨,以及三陽開泰的天地自然運氣,人體內的活力重新萌發,春季也就是進行運動養生的最佳時機。

一天之中,清晨又是陽氣始生之時,最適合運動。

太極修身、經絡韻拍操、太極拳、體操、慢跑、散步、郊游、登山及騎腳踏車等,都可以給我們的身心帶來活力。

從立春至春分,人體的經氣分別運行于肝膽脾胃,如果以上臟腑素有舊疾,則可能在春季復發,所以立春期間的保健運動格外重要。

春季運動調養到位,氣血充沛而且活躍,全年就會很少罹患呼吸系統疾病,對傳染病的抵抗力也會增強。

6.春捂秋凍

06

“春捂秋凍”是婦孺皆知的養生保健常識。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寒邪容易乘風襲人成疾,因而不要過早地減少衣物,要以保暖防止風寒侵襲為預防。

通常來說,當氣溫低于15℃時,都要注意“春捂”,等溫度超過這一臨界值后,再考慮穿薄一些的衣服。

《攝生消息》中說:“天氣寒暄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冷易傷腠里,時備夾衣,遇暖易之,一重漸減一重,不可暴去。”

初春時候,天氣寒暖不一致,不適合立刻減衣服;特別是一些老人,氣虛血弱,骨頭疏松,身體怯弱而很容易受風寒。

“不可令背寒,寒即傷肺,令鼻塞咳嗽。身覺熱甚。少去上衣,稍冷莫強忍,即便加服。肺腧五臟表,胃腧經絡之長,二處不可失寒熱之節,諺云‘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后飯’是也。”

人的背部很容易受寒,用背心、夾衣小棉襖將后背保護好,否則容易招致寒氣傷肺。

現在有的年輕女子為了趕時髦,剛開春就穿上裙子和薄絲襪,覺得自已特別美,實際上為了滿足一點虛榮心而在不知不覺當中戕害了自己的身體。

所以,我們要引導自己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要違背節氣特點,而去做傷損身體的傻事。

(二)身識養生

《攝生消息》:“春日融和,當眺園林亭閣虛敞之處,用攄滯懷,以暢生氣,不可兀坐以生他郁。”

春天風和日麗之時,應當主動登高望遠,用外環境調適肝木喜疏達的需求,舒暢體內的生氣,使其活躍而生機盎然。

肝開竅于目,應主動開闊視野,多視空曠之地,并且關注疏肝理氣,主動吸收天地間的生氣,使木德能量進入自己體內。

穿著應當選擇寬松的衣服,不要為了愛美而穿得束腰緊帶的,那樣將會影響生氣的生發和運動。而且不可以久坐,影響體內氣機的運行。

肝臟導引法(正、二月、三月行之)

《遵生八箋》:“治肝以兩手相重,按肩上,徐徐緩捩身,左右各三遍。

又可正坐,兩手相叉,翻覆向胸三五遍。此能去肝家積聚風邪毒氣,不令病作。

一春早暮,須念念為之,不可懈惰,使一曝十寒,方有成效。”

《靈劍子》導引法(補肝臟三勢春用之)

許遜

“一勢。以兩手掩口,取熱氣津潤摩面,上下三五十遍,令極熱。食后為之,令人華彩光澤不皺。行之三年,色如少女,兼明目,散諸故疾。從肝臟中出肩背行后,須引吸震方生氣,以補肝臟,行入下元。凡行導引之法,皆閉氣為之,勿得開口,以招外邪,入于肝臟。

二勢。正坐,兩手相叉,爭力為之,治肝中風。以叉手掩項后,使面仰視,使項與手爭力,去熱毒、肩痛,目視不明,積風不散,元和心氣,焚之令出散。然調沖和之氣,補肝,下氣海添內珠爾。

三勢。以兩手相重,按陛拔去,左右極力,去腰腎風毒之氣及胸膈,兼能明目。”

陳希夷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立春

運:主厥陰初氣。

時:配手少陽三焦相火。

坐功:宜每日子、丑時,疊手按髀,轉身拗頸,左右聳引,各三五度,叩齒,吐納,漱咽三次。

見《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春》

即:每天23時至次日凌晨3時,盤坐。兩手相疊按左大腿上。上體連頭向右轉。目視右后上方。

呈聳引勢,略停幾秒鐘,再緩緩轉向左方,動作如右。左右各15次。

然后上下牙齒相叩,即叩齒36次,漱津數次,待津液滿口分3次咽下,觀想把津液送至下丹田。

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為一息,36息而止。

主治:風氣積滯,頂痛、耳后痛、肩臑痛、背痛、肘臂痛,諸痛悉治。

(三)口識養生

1.立春宜食

從傳統文化養生的角度而言,春季飲食,以保肝護肝為要,應順應天時吃一些養肝益腎、疏肝理氣的草藥和食物。

春季陽氣開始升發,還適宜吃一些具有辛甘發散性質的食物。

具有辛甘發散性質的適宜蔬菜,有油菜、香菜、白菜、菠菜、芥菜、白蘿卜、大頭菜、蕨菜、竹筍、黃花菜、韭菜、洋蔥等。

適宜的調味食物,有胡椒、豆豉、香菜、生姜、蔥、大蒜等。

適宜吃的甘味食物,如大棗、百合、荸薺、梨、桂圓、銀耳、花生等。

適宜食用的藥材,有枸杞、郁金、丹參、元胡、砂仁、桂皮等。

立春時要注意少吃生冷黏雜、過于辛辣以及油炸燒烤的食物,以防傷及脾胃。

肉類也不適宜多吃,因為春天的重要任務是消化一冬積攢下的能量,不能再使勁兒吃肉而加重肝與膽的工作負擔了。

二、立春修身順四時

能量卦象對應:臨卦完全形成期

天時能量對應:臘月

地支能量對應:丑時【1時~3時】

月度周期律對應:初四日

臟腑能量對應:三焦

經絡能量循環對應:肝經

天地能量主運:木炁仁德能量輸布期

六氣能量主氣對應:厥陰風木

八風能量對應:條風

四季五行對應:五行陰陽屬性是陽木

五音能量對應:角音波

人體脊椎對應:第2腰椎[L2]

在以道德修身文化內用而治身的領域中,立春在修身學中是指五運六炁(氣)中,天道輸布的仁德木炁能量正式形成炁勢,

此階段應當順天時應時而動,治人事天,順天應人,主動地吸收此能量,

以使自己體內之木及時獲得滋養,而確立肝木能量品質乃至品格都進入順天而動的迅速生長時期。

一年有四立,立春、立夏為天德地炁能量開啟之時,立秋、立冬為天德地炁能量收斂閉藏之時,都是修身養生的重要時間節點。

如果立春及立夏時節我們能夠把握時機,遵循“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踵善時”六大治理法則,不僅有事半功倍之效,而且有時還會收到數倍或數十倍的功效。

修改身國內五運六炁(氣)的最佳時間,就在從立春這個節點到今雨水(啟蟄)這個氣點之間。

在此時間段內,利用好正善治的修身方法,“堇能行之”,就可以使體內精炁神的質和量與天地同質。

錯過此天時地利,修身的進步就又要錯過一年的大好時光,效果、效益、質量都會大打折扣。

本文摘自熊春錦先生《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春》,略有編輯。更多道德修身文化內容,請參考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該系列叢書

本期話題

讀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