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脾虛容易手腳冰冷 五類食物可助健脾補脾

shiyingbao

氣溫下降

脾虛,中醫上是指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癥,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并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癥。

有些人一到秋冬季節,人體沒有感覺到寒冷,但是手腳會一直處于冰冷不溫的狀態,這就是脾虛生寒的表現。天氣寒冷,女性乃氣血之人,容易導致氣血虛虧,全身器官氣血不足而失養,從而造成內分泌、雌激素以及各種代謝功能紊亂,最終產生“虛癥”。

5類食物

1、五谷雜糧類

粳米: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壯氣力,強肌肉之功。用于脾虛煩悶,泄瀉,消瘦,下痢。

黃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寬中,潤燥之功。用于疳積瘦弱,腹脹瀉痢等癥。

蕎麥:味甘,性涼。有消積下氣,健脾除濕之功。用于胃腸積滯,腹脹滿,及脾虛而有濕熱的腹瀉、痢疾。

芝麻油:味甘,性涼。有潤腸通便,解毒,生肌之功。用于腸燥便秘,蛔蟲,食積腹痛,潰瘍等。

2、肉蛋類

豬肚:味甘,性溫。有補虛損,健脾胃之效。用于虛勞瘦弱,胃疼痛,胃下垂,小兒疳積等。

豬脾:味甘,性平。能健運脾胃。用于脾胃氣虛引起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腹脹,便溏之癥。

牛肚:味甘,性平。有補脾胃,助消化,益氣血之功效。用于所致的消化不良,氣血不足的體質虛弱。

兔肉:味甘,性涼。有補脾益氣之功。用于脾胃虛弱,飲食減少,體倦乏力,或消渴口干。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3、水產品類

草魚:味甘,性溫。有補脾暖胃之功。用于虛損,少氣乏力,飲食減少之癥。

鯽魚:味甘,性平。能益脾開胃,利水除濕。適用于脾胃虛弱,少食乏力,或嘔吐、干噦。

鳙魚:又名胖頭魚、大頭魚。味甘,性溫。可暖脾胃,益腦髓。用于治療脾胃虛弱而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平魚:味甘,性平。有補益氣血,健脾益胃之功。用于小兒久病體虛,氣血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癥。

4、蔬菜類

番茄:又名西紅柿。味甘酸,性微寒。有健脾開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食欲不振,熱病,口渴等。

大頭菜:味苦辛甘,性平。有溫暖脾胃,順氣開胃,解毒利濕之功。用于食積不化,寒涼飲冷所致的腹痛,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癥。

猴頭菇:味甘,性平。有補脾益氣,助消化之功。用于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或體倦乏力。

扁豆:味甘,性平。有健脾開胃,和中益氣,消暑化濕之功效。用于暑濕吐瀉,脾虛嘔逆,食少便溏,泄瀉水腫等病。

5、水果類

蘋果:味甘酸,性平。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中氣不足,腹瀉,便秘等。

椰子:味甘,性溫。椰子肉補虛,強壯身體,用于治療小兒疳積黃瘦;還可驅蟲,對絳蟲、姜片蟲有效。

大棗:味甘,性溫平。有益氣養血,補脾健胃,生津止渴,強神壯力之功。適用于脾胃虛弱,納食不香,大便稀溏,氣血不足,貧血缺血,面黃肌瘦,睡眠不安者。小兒不宜生食,熟食每次不宜過多,食入過多則助濕生熱,胃脹中滿,損壞牙齒。

橙子:味酸,性涼。有健脾和胃,止嘔寬胸之功。用于食欲不振,食后腹脹,嘔吐,便秘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