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婦科“食療”,看看有沒有你需要的

shiyingbao

食療是飲食療法的簡稱,為中醫學中傳統而富有特色的治療方法之一。

早在兩千多年前,《內經》就有“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記述。

唐代醫家孫思邈更明確地提出了“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后命藥”和“若能用食平疴,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的卓越見解。

有關食療的理論和方法,歷代中醫藥文獻多有記載,其中也不乏專著,內容極為豐富,應用十分廣泛。

在大力提倡采用天然藥物防病治病的今天,中醫學的飲食療法,以其取材方便,既可治病,又能健身,且無毒副作用的優點,備受人們的青睞。

本文僅就婦科食療問題,略談個人的看法和體會。

01

源遠流長,歷史悠久

婦科病應用飲食療法,《內經》十三方中,就有治血枯經閉的四烏賊骨一蘆茹丸。方由烏賊骨、茜草、雀卵組成,并以鮑魚汁送服丸藥。

方中除茜草外,余皆屬動物性食物,堪稱用飲食療法治婦科病的先例。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用當歸生姜羊肉湯治“產后腹中痛”;用甘麥大棗湯治“婦人臟躁”,后世踵其法、用其方者,治驗甚多。

迨至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專列“食治”篇,廣泛采用飲食療法。就婦科病治療而言,有羊胰醋煮治“崩中”;有用蜂蜜“治妊娠腹中痛”;有用鯉魚湯“治妊娠腹大,胎間有水氣”等等。

咎殷的食療專著《食醫心鑒》,也記載了為數較多的婦科食療方,如治妊娠惡阻的羊肉索餅方;治妊娠胎動不安的糯米阿膠粥方以及治子煩的竹瀝粥等等。

宋元時期,宋·王懷隱等編的方劑巨著《太平圣惠方》,該書卷九十六、九十七為“食治篇”,其中收載“食治妊娠”和“食治產后”方劑凡29道。

元代鄒鉉增訂的《壽親養老新書》是一部養生著作,其中也有涉及婦科食療的內容,如治產后虛損的黃雌雞羹,以及用豬腎、羊腎治產后風虛勞冷、骨節疼、身體煩熱等癥。

忽思慧的《飲膳正要》列“妊娠食忌”、“乳母食忌”等篇,則從另一角度闡述了飲食與婦科疾病的密切關系。

明清以降,隨著中醫治療學和養生學的不斷發展,有關食療的理論和方法進一步得到充實和提高,其在婦科上的應用,也日益擴大。

特別是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不僅載錄了大量可供食用的水、谷、菜、果以及動物等藥品,其中涉及婦科食療方面的內容,亦甚豐富,很有實用價值。

清代醫家葉天士,治病善用食療,特別是他對婦科病的治療,常取烏骨雞、鮑魚、羊肉、羊腎等血肉有情之品滋養精血,填補沖任,這在《臨證指南醫案》月經不調、崩漏等病證的醫案中,屢屢可見。

王孟英著《隨息居飲食譜》,對食療尤有發揮,書中也記載了較多的婦科食療方藥,如治乳汁不通,赤小豆煮汁飲,或煮粥食;治赤白帶下,白扁豆為末,米飲下;

治產婦乳少,芝麻炒研食之;治胞衣不下,小便不通,并以豬脂一兩,水煎數沸服,等等。

當今時代,由于人們認識到化學藥物常有毒副作用,因此對天然藥物的信賴日益增強,食療更受歡迎。近年來有關食療的專著紛紛面世,其中也不乏婦科食療的內容。

從上可見,婦科食療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我們作為婦科工作者,應當珍視這一寶貴的醫學遺產,認真地加以整理、發掘,并在實踐中使之不斷提高,從而為婦女的保健事業,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婦科治療學作出應有的貢獻。

02

方法眾多,簡便廉驗

婦科食療方藥為數甚多,筆者粗略統計了《本草綱目》中婦科食療附方,就有百余首之多。其種類有湯、羹、酒、粥、餛飩、糕、膏等。

本療法的最大特點是取材方便,制作簡易,一般家庭大都能自辦自制,既是防病治病的藥物,又是可供食用的菜肴或點心,一舉兩得,所以病人樂于接受。

至于飲食療法的效果如何?

筆者認為對于有些疾病,只要辨證正確,投劑恰當,其療效一般不遜于非食品類藥物,甚至會更好些。

例如甘麥大棗湯,方中紅棗、小麥,看似尋常食品,但經過仲景巧妙的配伍組合,其養心安神、和中緩急的功效十分顯著。筆者常以本方治療心脾兩虛、神志不寧的癔病,或圍絕經期綜合征,屢獲良效。

又如臨床上以鯉魚為主藥治胎水腫滿;用黃芪燉雞或豬蹄煮通草補虛通乳;用麥芽回乳等等,常能應手取效。

由是觀之,“驗”(即效果好)亦是食療毋庸置疑的優點之一。

再者,多數食療方,常取材于家庭常備的蔥、韭、蒜、姜、酒、醋、粳米等食品。

如蔥白粥之治產婦傷風;艾葉姜糖飲(艾葉、生姜、紅糖)之治瘀滯痛經等等,藥雖平常,效卻頗佳,真是廉價食品莫輕視,看似尋常效亦奇。于此可知,“廉”無疑是食療的又一優點。

03

胎產疾病,最宜食療

妊娠期間,由于人體生理機能的特殊變化,此時處方用藥,往往特別審慎,唯恐損傷胎元,造成不良反應。有鑒于此,對某些妊娠疾病,采取飲食療法,顯然是比較恰當的。

如我院裘笑梅主任醫師自擬鯉魚蘿卜飲,治療胎水腫滿,效驗卓著。

其方由鯉魚一條(約一斤,去鱗及內臟)、蘿卜120g(或冬瓜去皮挖瓢120g)組成,加水適量煮熟,取汁代茶飲,蘿卜和魚亦可食。日服1劑,連服1周。

曾治一胡姓患者,妊娠4個半月,腰圍增大與停經月份不符,超聲波檢查提示為“羊水過多”。自覺腹部脹悶,納差,尿少。

初用五皮飲加味,尿量增多,腹圍略減;繼用鯉魚蘿卜飲合三豆飲(赤小豆、綠豆、黑大豆),服后癥狀很快消失,檢查子宮增大符合妊娠月份,后足月順產,嬰兒無畸形。

產后疾病有多虛多瘀的病理特點,此時用藥,祛瘀又恐傷正,補虛亦慮留瘀,投劑常感棘手。若對癥采取飲食療法,可免此憂。

如筆者治療產后腎虛夾瘀的腰痛、惡露淋漓不盡,每用胡桃肉、雞蛋、山楂、紅糖,黃酒煮服。

方中胡桃肉、雞蛋補虛益腎;山楂、紅糖、黃酒有行血祛瘀之力,五物純屬食品,病人樂于服用,效果亦佳,更無副作用。此食療之優于他法也。

總之,筆者認為胎產疾病,宜于食療者當盡量用之,這不僅因為取材、制作和服用方便,更重要的是其可避免藥物對胎兒的不良影響,有利于優生優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