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取消全國唯一樓市雙限政策,這對我們項目是明顯利好,符合購房資格的客戶群體會擴容。目前我們在售房源有400套左右,春節期間,售樓處也會開放,有人值班。北京通州萬科東廬項目置業顧問王先生簡短地跟《證券日報》記者說了兩句后,就馬上急著去接待看房客戶了。2月6日,北京市住建委和北京市通州區政府發布通知稱,即日起,在京具備購房資格的四類家庭,可以在通州區購買一套商品住房。在業內看來,這意味著執行了
北京通州取消全國唯一樓市雙限政策,這對我們項目是明顯利好,符合購房資格的客戶群體會擴容。目前我們在售房源有400套左右,春節期間,售樓處也會開放,有人值班。北京通州萬科東廬項目置業顧問王先生簡短地跟《證券日報》記者說了兩句后,就馬上急著去接待看房客戶了。
2月6日,北京市住建委和北京市通州區政府發布通知稱,即日起,在京具備購房資格的四類家庭,可以在通州區購買一套商品住房。在業內看來,這意味著執行了9年的通州住房限購政策迎來優化調整,新政策變化最大的就是在通州區落戶和就業的家庭只要符合北京整體限購政策即可,取消了落戶、社保或納稅需滿3年的要求。
這一政策的發布,使得通州新盤的置業顧問一下子活躍起來,開始在朋友圈四處挖掘新客戶。通州某改善型樓盤置業顧問向《證券日報》記者直言,現在我們項目在售房源以單套總價900萬元的大戶型為主,隨時可以來看房,從渠道過來或者直接把客戶推薦給我都行,我們項目有全民營銷通道,可以分傭。
解除樓市雙限
北京市通州區樓市的購房雙限,始于2015年。
往前回溯,自2015年8月14日起,通州區開始執行雙限政策,即除了符合北京的限購政策外,有一套房的京籍家庭還需三年以上通州戶籍或在通州繳納社保或納稅,才可在通州購房;非京籍家庭除滿連續五年社保或納稅外,還需三年內在通州繳納社保或納稅才可在通州購買一套住房。
北京鏈家研究院院長高原表示,雙限政策在特定歷史時期起到了良好的穩定市場的作用,尤其是在交易過熱、價格連續上漲時期,此類限制性舉措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但從當下實際來看,近年來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持續加速,疏解企業持續遷入,通州居住需求持續擴增升級,此時,通州區雙限政策已具有調整的必要性。
高原進一步稱,此次政策調整發力精準、時機合理,后續影響可參考2022年11月份臺湖、馬駒橋地區區域劃分調整后解除雙限后的情況。彼時,政策出臺后,上述兩個地區二手住房成交量有所增長,新房銷售去化速度明顯加快,成交均價保持總體平穩,市場預期溫和回暖,價格波動幅度處于合理運行區間。
在業內看來,通州區解除購房雙限,短期來看,由于恰逢春節假期,對市場的刺激作用相對有限;長期來看,對未來市場的自然恢復有積極作用。這也是通州區新房置業顧問開始在朋友圈找客戶、以期節后提升自身業績的關鍵因素。
新房成交量有望增加
那么,此番新政執行之后,哪些新盤有望受益?
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物資學院板塊的萬科東廬、國譽朝華均價為6萬元/平方米,7號線群芳站的璀璨公元、京玥蘭園、頤瑞府售價約為6.2萬元/平方米,離地鐵較遠的北投晟景汀瀾均價在5萬元/平方米,而靠近六環的金地北京壹街區均價為4.5萬元/平方米。此外,壹街區的鄰居山西建投項目,預計也會在近期入市,指導價為4.7萬元/平方米。這些項目,或許會率先發力。
此次通州區實施的新政,核心在于釋放一部分在通州區就業社保納稅未滿三年的購房群體,為通州在售項目解綁,這將提升北京樓市整體信心。萬科東廬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但因臨近春節且政策執行細節有待進一步細化明確,預估節后,政策效應能更好地反饋到項目案場成交量表現上。
在實施雙限之前,通州區新房市場年成交量基本超過1萬套,占全市的比例超15%,執行雙限之后,通州新房市場成交量基本維持在5000套左右,占北京市場的7%左右。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取消雙限后,通州新房市場成交量有望增長50%以上,占據北京市場大約10%以上的成交量,一年成交量有望達到8000套以上。
實際上,開年以來,高能級城市正紛紛加入放寬限購或者全面解除樓市限購的陣營,這對提振房地產市場信心起到極大作用。
1月27日,廣州明確,在限購區域范圍內,購買建筑面積120平方米以上(不含120平方米)住房,不納入限購范圍;1月30日,上海取消非滬籍單身人士限購,此后中介咨詢量上升;相比于上海,蘇州的放寬力度要更大,1月30日,蘇州全面取消限購,買房不再審核購房資格。
在短短幾天內,廣滬京三大一線城市相繼進一步優化限購政策,說明2024年各地購房政策正進入超大城市持續放松限購的重要階段。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直言,隨著北京此番新政落地,一二線城市放松限購傳遞的寬松信號,較以往更為強烈。接下來,預計深圳也會有限購政策方面的松綁和調整。
房企會抓住這一波政策窗口期,疊加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初部分房企將迎來債務兌付期,償債壓力較大之下,開發商推盤將較為集中,營銷力度也會較大。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向《證券日報》記者如是稱。
對此,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也向記者表示,預計開發商會加快營銷宣傳、推盤和去化,借助一線城市人口資源要素集聚能力強,以及市場韌性更被看好的機遇,加快在售項目去化速度,主要以跑量為主,提價格的可能性很小。
核心城市房地產政策正漸進式推進,未來仍具備較大優化調整空間。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接下來,隨著核心城市不斷優化樓市政策,部分城市樓市預計將出現小陽春行情,這將對全國市場產生積極影響。(記者 王麗新)